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莉 《教育艺术》2003,(7):21-22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 “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即学会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和想象力。这些特征,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的、全方位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它表现的主要特征是多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核心本质。把这种创造性求异思维引进作文教学机制,就是旨在培养学生求新、探新、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对同一题材、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取材、不同构思、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方面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此可见,培养创新精神之重要,那么,如何落实在教学中呢 ?  笔者认为:发展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因为求异思维的特点是“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僻蹊径,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发展求异思维,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创新意识。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载体。如何发展求异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呢 ?可以从…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发散求异 ,突出创新灵魂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开始 ,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不设框 ,不落套 ,不师云亦云 ,不邯郸学步 ,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 ,拓展思路 ,写出有创意的美文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诱导学生多用逆向思维。如过去人们一直把“管宁割席”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 ,而有个学生则运用求异法写了一篇《从“管宁割席”说开去》 ,从另一个角度指出管宁应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  相似文献   

6.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品质就十分重要。培养求异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求异作文,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习作指导时,我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提供的材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把人的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假设、新的构思,从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思维由“求同”转化为“求异”。一、培养探索精神,打好转化基础要实现由“求同”转向“求异”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有利于转化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探究心理,而“发现式”教学对培养探究心理则是行之有…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说:“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别人不同的心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批判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核心本质,把这种创造性求异思维引进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求新、探索、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对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取材、不同构思、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方面进行创作。那么,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我们不妨根据求异思维的特征,做以下尝试:同中求异这一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对同一题目、同一题材或社会上某一习惯的定论和看法,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方式,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困境的策略之一。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多种途径的思维方式。知识积累与情感机制是求异思维方式运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究解决问题可能方案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为此,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创新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创新作文教学应运而生。它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也对教师作文教学思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想达到“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我认为,所谓的创新作文,就是为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约束、不拘一格地写文章,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在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而人之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纳玉琼 《云南教育》2001,(14):36-36
培养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长方体容积时,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题目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及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作文研究的追求。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力工具就是思维,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话题,即作文教学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作文教学应打破常规模式,从时代特点出发,紧扣“思维训练”这一核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以及想象思维,力求通过思维方式的突破,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上海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此目标在理性认识上,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自身和它的实施对象都能学会以求异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