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京山 《教书育人》2013,(20):36-37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很不和谐的现象: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恶化;指责、训斥和埋怨家长,家校关系紧张;斤斤计较,行为偏执,自卑、抑郁等情绪滋生。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家庭和谐、同事关系和事业发展的事例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持续恶化会给学生、教育以及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只  相似文献   

2.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依然存在。总体来看,易发、多发体罚学生现象的,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处偏僻地区的学校,这些学校一般离县城或集镇比较远,有些学生被体罚以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学生家长大多碍于面子不敢冒犯“师道尊严”,更怕得罪学校,只好忍气吞声。体罚学生的现象,在中小学尤其在小学的中低年级更易发生,甚至一些学生干部也成为教师压制和体罚学生的助手。一、体罚的危害性1.严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致使他们生理受损、心理扭曲…  相似文献   

3.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被错误地认为是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良好的个体社会化形成,而且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教师在选择体罚学生的对象及体罚的形式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被罚学生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家庭背景差异.体罚不具有教育作用,应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等手段杜绝教育体罚现象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是一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外化反映。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  相似文献   

5.
徐留军 《教育》2009,(6):5-5
《教育》旬刊上经常有一些关于教师的教学体会文章,本人对此也有一些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我们的教师却经常触犯,在笔者日力所及的中小学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一线教师如此冒险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6.
教师体罚学生,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但仍有少数学校的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防范教师体罚学生,可采取以下的对策: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减轻其精神压力;加强法制教育,做到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7.
体罚,不可回避——体罚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少世纪以来,体罚作为权威的象征,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视为制服学生的法宝。但是,随着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国家已明令禁止体罚了。1952年,我国教育部就已发布了禁止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指示。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并没有因为宣布它非法而消失,甚至还愈演愈烈。这将严重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学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  相似文献   

8.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据日本《世界日报》网站2013年6月3日报道,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自日本大阪市立樱宫高中因教师体罚导致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文部省迅速在全日本中小学开展了体罚行为紧急调查。据统计,2012年度,有体罚现象的中小学校达3000所,对学生实施体罚的教师逾5000人,受害学生人数超过1万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紧张等状态,出现体罚学生等恶劣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了教师自身健康成长及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深入分析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成因,掌握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促进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和教师职业有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考虑一些非专业性的措施,促进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6)
江西省日前出台《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包括: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有偿家教;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以及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等。江西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执行“八不准”的情况记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并要向社会公布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李仕卫 《文教资料》2009,(9):112-113
教师的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文章揭示了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教师自身等,以及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的特殊分析,并从社会、学校、教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陈静 《陕西教育》2006,(12):10-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反之,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在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提高其健康水平刻不容缓。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承受的压力较大,而许多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一些教师不恰当的做法,如体罚学生或用语言刺激学生等,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些都不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施教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界,崇尚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崇尚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同时,适当的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雷区”,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惹火烧身。而一些媒体针对由于体罚学生而引发不良后果等恶性事件的一再披露,  相似文献   

17.
平时大家总提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日前北京护士学校高级讲师张兆丰针对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出感慨: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谈不上教育的进步。前段时间,媒体披露了诸如在学生脸上刺字、用火钳烫学生、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等个别中小学教师体罚、虐待学生的事件,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张兆丰认为“这是校园暴力”,并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从专业角度做了分析。他指出:“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是,施暴者都一定有心理障碍。”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闵燕则是…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自我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其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讨论了中小学教师健康心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就中小学教师如何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调节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通过一定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师源性心理伤害包括言语伤害,如辱骂、讽刺等;包括躯体伤害,如打、拧等;也包括变相体罚,如罚站、罚写大量作业等。师源性心理伤害实质上是一些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素质问题的外显。师源性心理伤害会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教师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