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3.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4.
一、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自己的左手与右手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想玩的请举手。(生举手)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是你的——左手还是右手?  相似文献   

5.
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要求幼儿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举左手表示答案是错误的。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但见老师在一刹那的惊讶之后,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幼儿的笑声,对提问的孩子说:  相似文献   

6.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充满爱,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品格。然而,我们在强调爱的时候,不要忘记“尊重”这两个字,因为尊重比爱更重要。不久前媒体报道的那位让学生举左手或右手的老师,深知“尊重”二字的分量,他用“会时举左手,不会时举右手”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让我们看到,尊重的力量有多大。试想,如果这位老师根本没有注意那位后进生举了手,或者讥诮说: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甚至侮辱学生:简直是猪脑袋,无可救药!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从此再不给这位学生以机会,那么,…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1.
一、游戏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听老师的口令,你们做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让你举左手,你们就举右手。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教师发出简单口令,如举右手、抬头、闭眼睛、站起来、左手摸左脸、右手摸左脸等,学生做与1:2令相反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同行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要上一节观摩课,事前要求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一律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一时疏忽,叫了一个举左手的学生。被叫到的学生慌忙地说道:“老师,我举的是左手。”顿时全扬哗然,满座皆惊,教者也尴尬万分。  相似文献   

13.
一日,我给学生上“24小时记时法”。正讲得起劲儿,突然学生陶盛左手捂住了口鼻。右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言。我立即“刹车”:“陶盛,你有什么话要说?”“老师,吴镇涛放了两个屁。”陶盛一本正经地说。“哗——”.教室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相似文献   

14.
举手的讲究     
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宏伟站起身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那不是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于是补充道:“那么,这样。巴,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举手的讲究@李永团  相似文献   

15.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书本不讲究整洁,乱写乱画,弄脏弄破;铅笔短了就扔,一天下来,老师讲桌上会有十几支短铅笔,问这些笔是谁的,没人应声。对此,在上“爱惜学习用品”一课时,我右手拿着一叠整洁的课本,左手拿着一叠弄脏了的课本,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说:“如果发课本,你们想要老师哪只手上的课本?”同学们脱口而出要老师右手上的课本。  相似文献   

17.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日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管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以后要勇于回答问题.教师告诉他,如果不会,举左手;会,就举右手,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老师提问时,这名学生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再后来,他终于举起右手了.这位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8.
心海无边     
罗西 《内蒙古教育》2007,(12X):43-43
这是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相似文献   

19.
向小全 《中学教育》2005,(12):63-63
这是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欲发言,举左手,还是举右手呢?这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却倒是难为了不少的学生。一次某地举行评优课公开教学,笔者到某校观摩一位老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课堂上执教者提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