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德育是历代教育制度着重强调的主要方面,而实际上又往往是薄弱的环节。根本原因在于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分离,德育以脱离教学的独立形式、独立内容而存在。受教育者在求知动机支配下,这种与智育分离进行的德育难以形成审美对象,因而客观上形成德育效果的无力。德育与智育的本质关系统一,其教育形式应与智育有机联系,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德育应充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教育引起个体行为变化,个体的心理素质起到中介和过滤作用。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和性格因素,影响智育效果;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制约德育的实现。无论知识接受转化为智能的智育.还是道德情操养成的德育,都是教育受体的个体心理内化与外显的结果。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素质结构的完形,是教育效果最佳实现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思想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高红岩结合我校坚持劳动教育的实际,深入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光辉思想,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办好社会主义教育,要切实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科学内涵 德育作为一门科学,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学校德育既是整个德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和谐人格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主张教育应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谐人格.和谐人格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美育有独特的教育形式 ,美育与德育有相通性与互动性。美育对德育具有渗透性和辅助性 ,将美育引入学校德育教育 ,有利于化解德育的内在矛盾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美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现代教育中的德育 ,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智育的目的是传授科学知识 ,让受教育者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 ,训练生存的技术和本领。体育的功用是为了强身健体 ,使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 ,却具有与德、智、体三者明显有别的独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与智育和德育●石家庄市第二教育学院朱云云唐山师范专科学校董玉环在学校教育中,化学教学和各科教学一样,有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丰富内容。现仅以化学教学与智育,化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略述己见。一、化学教学与智育对于化学教学中智育的内容,按层次可分...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必然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那么,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解语 《考试周刊》2012,(13):155-156
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是以受教育者为目的与本体,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健全人格教育。教育要真正实现本体价值,就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完整,崇尚个体的多样性,培养现代人。  相似文献   

12.
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违背了教育目标,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或是只注意智育的发展,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发展,或是走极端,忽视智育、德育的发展,而是单一地重视体育或美育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与智育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都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德育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德育与智育不能有效融合。因此,实现德育与智育的一体化是提高德育成效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与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施教中,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教与学的活动。教师若只是领悟教育、执行教学之活动的单极,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发展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公布了“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这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以前的小学教学计划,对“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  相似文献   

16.
有关儿童智力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里,智育是核心,德育是方向,而体育则是基础或主要条件。智育大体包括知识和智力两个方面。我们所要培养的人,如果只能呆读死记、机械地完成作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好比金子,而智力则可说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素质,乃是外在感性和内在理性相统一,真善美一致的理想人格。这样的人格,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结果。审美教育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培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育",有着其  相似文献   

18.
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工作,既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需求,也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文章界定了高职德育与智育工作的特点,探讨了高职德育与智育工作共同发展的哲学观念,最后在哲学视角下提出了加强高职德育与智育工作共同发展的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德育与智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明确具体地指出:一、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二、劳动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三、要达到培养劳动者并使之其合乎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规格的教育目的,途徑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觉悟”呢?我以为:就是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专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王金榜,郑寿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进程中,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治校举措如何在根本与之相适应,我校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略述如后。一、围绕中心抓根本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