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不愧为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在曹植一生追求理想并屡遭失败的过程中,他面对骨肉相残的现实所表现出的或顺从权势,或抗争灾难,或沉溺痛苦,或超脱尘外,以及任性而行和持性而作等矛盾对立是其诗歌"骨气奇高"特征的具体体现,而他的诗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而形成这个特征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儒家思想和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剑门关,雄险独绝,天下惟奇;剑门诗,逸事如史,叹婉如歌。诗承文化,剑门"歌诗"、"题诗"、"仙诗"、"穷措大诗"等纪事,建构和传承着剑门关文化,与剑门险关交相辉映。解读剑门诗逸事,呈现剑门的纪事文化的独特形态。  相似文献   

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河南省邓州市教委教研室杨华民小学五年制语文七册的古诗《寻隐者不遇》,虽然短得只有20个字,却是一幅画中有画的彩墨图。诗人贾岛,深山访问,"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主",语言通俗得连儿童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然而,平中见奇,这两句却是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家品位的伟大作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只咀嚼个人一己之悲欢,而是通过"空"、"色"、"情"三个世界的构建,表现了对历史、现实和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使《红楼梦》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历史底蕴和哲理意味。而对这种思考的形象表现,以及对理想的展示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又使这部旷代奇作具备了广义上诗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无事"作为寒山诗的一个意象,最能体现出寒山诗中闲适安然的境界。"无事"之含义是随着"事"的意涵不断变迁而变化的。寒山诗中的无事,融汇了佛道两家对于无事的理解。寒山诗中的"无事"意象一方面表现为对生死之事的彻底理解,从而成为歇心意味上的无事;另一方面,寒山诗在体认心性时,重视其中所具有的在世意趣,由此表现为任运意味上的无事。上述两方面,揭示出了寒山诗逍遥自在感的生成过程和理解寒山诗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6.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华莱士斯蒂文斯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束定芳说:"在诗歌中充满隐喻,因而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一个隐喻就是一首小诗,而一首长诗就是个巨大的,连续的,持久的隐喻网络。  相似文献   

8.
明代诗学中"诗非史"的出现深受"心学"思想的影响,是肯定诗歌情感性特征、表现人的真性情、真情感的理论成果;而自唐以来,"以禅喻诗"的认知方式在启发文人诗、禅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诗歌的意向性特征,继而强调了诗、史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125首赠诗中,有多处涉及到对人物"风流"的品藻。此"风流"主要表现在诗酒风流、隐逸风流和侠士风流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盛唐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作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奇异词"这一诗学概念在理论内涵上颇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在理论语境和宗旨、理论内涵的深广度和理论构建的特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者的"陌生化"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奇异词"理论既有继承又有深化和发展,但又缺乏亚氏理论的辨证性而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当今的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客观审视二者的理论内涵和成就,公正地评价它们各自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使其继续为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尚书·金縢》记录有天降异象一事。后世学者在进行解读时对于天降异象的时间争议颇多。孔安国等学者认为周公蒙冤,避居东方之后天降异象,即发生在周公死之前;司马迁等学者认为周公死后天降异象。通过考察、分析《尚书》中带有"昔"字的文言句式,得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美学怪诞泛化的主要表现,是将中国文论中的"怪"当grottesco怪诞。怪诞是恶与滑稽按反常化方式构成的、既可怕又好笑的系统结构模式审美形态。怪是以反常化方式构成的、能使人惊异的一切对象。怪诞的构成成分是恶与滑稽,怪既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假恶丑。怪诞的构成方式是反常化,怪是在常有、现实的反方向上制造陌生、超现实,本质上也是反常化。怪诞的接受反应是可怕与好笑的混杂,怪只是惊。  相似文献   

14.
《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苏童先生在2006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母本,进行的一个"重述神话"的尝试。小说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仔细分析小说的叙事,就会发现很多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包括对传统故事情节的解构,对人物形象的颠覆和重塑,对时空的剥离和对人性不断追寻都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混沌系统和奇怪吸引子的概念,以Lorenz系统、Chen系统和Lü系统为模型,通过在Matlab Simulink下构建这几类混沌系统,对其产生的混沌序列画出相应的相空间图,进而分析它们的奇怪吸引子,最后构建统一混沌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包含核物质-奇异夸克物质混合相的混合星的性质。利用准粒子模型中自洽热力学处理方案来研究奇异夸克相。根据稳定性要求,在袋常数-相互作用耦合常数平面内呈现奇异夸克物质的稳定窗。我们发现亚稳定态(或者不稳定态)纯夸克物质参数会导致夸克-强子混合相的存在。混合星的质量-半径关系主要由夸克物质的状态方程来决定的。与中子星相比,由于混合相的存在,当混合星的半径为10.6千米时它的质量为1.64倍太阳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宫崎峻在二战前后的童年生活记忆是他创造的动画世界的主要布景和描述的隐秘视角,他一直在试图剥离童年刻印的现实世界和美好想象中的理想王国,这种努力在他的故事中是交织和冲突的两条线索.他的理想世界是人神通灵的幻境.其灵异魔力更多来源于人的内心,孩子的清澈眼睛和执著愿望可以幻化灵异的神力,宫崎峻可以说是一个游走于现实与灵异世界的隐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建功立业、行侠仗义、伏魔降妖以及渔色御女等各类男性群像纷纷涌现,他们躯体的某个部位大多被比附为某种动物,以体现其“壮貌”本色;同时,乐于炫耀肖像权的帝王将相也往往借助动物化的“异表”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样,人们广为认可的“英雄壮貌”和“圣者异表”思维便理所当然地生发了古代小说大量关于男性躯体的动物化描写。追根溯源,无论是“壮貌”描绘,还是“异表”展现,都是建立在原始图腾崇拜所形成的“动物比拟”思维基础之上的。另外,在中国古代,以“比物论人”为手段的面相学在推动各种动物意象人格化的同时,也对古代小说男性躯体的动物化描写给予了强力支持。总之,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的形成绝非仅仅是由男人天生好动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而更多的是各种传统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小说读者是成熟的阅读和接受群体 ,他们与创作群体有着同样的小说观念和审美需求 ,他们不以史传的“实录”原则苛求作者 ,能理性地理解小说的虚构 ,常态地看待“奇事”“异事” ,并常常表现出参与创作的巨大热情 ,对小说的创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有时则直接进行再创作 ,为唐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