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斯托是20世纪50和60年代活跃在美国理论界和政界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他以冷战思维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观为基础,提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发展援助的理论,希望通过美国的发展援助,帮助不发达国家进行有组织的开发,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进入"起飞"阶段.罗斯托在肯尼迪及后来的约翰逊政府中担任要职,因而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发展援助政策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并对以后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给美印关系与印度的国防政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印度而言,中印边界冲突促使其开始将中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以对抗中国为主要特点的国防计划。就美国而言,在冲突期间及其后,肯尼迪政府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印度巩固北部边界的国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的军事援助政策,既是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冷战战略目标,同时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掣肘。在此期间,肯尼迪政府曾试图以军援为筹码,推动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表明,对外援助在美国实现对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开启了战后美国援助印度的序幕。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艾森豪成尔(Eisenhower)政府在非洲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肯尼迪政府适应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粮食用于发展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该计划。肯尼迪政府对非洲的粮食援助计划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并未能完全突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思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起,日本决定减少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这是日本政府连续3年削减对华贷款,也是14年来首次把年贷款额降到1000亿日元以下(967亿日元),和最高的2000年度的2144亿日元相比,减少了一半多。同时,印度首次取代中国,成为接受日元贷款最多的国家。时事问答日本为何减少对华援助?@倪峰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核武器领域一直采取“保密政策”,对法国发展原子能保持“警惕中立”。50年代后期,在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明朗后,美国对法国的核政策转向消极反对,并在国家安全政策的范畴内“不鼓励”盟国发展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曾经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不援助法国发展核力量,并把不援助的范围扩大到运载手段等相关领域。尼克松政府时期为改善两国关系,开始秘密对法国展开核援助。美国对法国核政策的变化,是美法关系变迁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已经不仅局限在军事实力的较量,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争夺的焦点。对外援助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工具。肯尼迪上台后,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制定新的《对外援助法案》,把外援重点由军事援助转向经济援助。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为开端,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美国外交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冷战背景下国际权力斗争博弈的视角,着力剖析上世纪中叶中印关系由蜜月走向冲突的原因。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基于其安全利益及国家发展的考量,需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于美苏对抗的战略考量,着手改善印美关系。特别在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并进而挑动印度与中国对抗,印度在寻求和接受美国援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美国人灌输的"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这一观念。与此同时,伴随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稳步发展同印度的关系,加大对印援助,并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以"中立"为幌子向印度提供军援。在美、苏的怂恿和偏坦下,印度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武装挑衅,并进而升级为边界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9.
陈琴  徐辉 《比较教育研究》2022,(6):38-47+74
印度作为世界援助体系中的新兴援助国,经历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形成了以伙伴发展关系管理局为顶层协调管理机构、以政府主导的多元教育援助项目为主体、以特定区域为对象的教育援助空间、以多样化教育援助方式为特点的对外教育援助体系。印度通过加强教育合作,提升了对周边区域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加大教育交流,传播了印度本国语言和文化;通过建设教育枢纽,提升了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印度对外教育援助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教育援助角色的国际认可与受援国对其合法性的认可,但也面临对外教育援助缺乏整体设计、长远规划、持续动力和援助层次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51年美国对印度的紧急粮食援助,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人道主义的多重考虑,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体现了援助进程的复杂性。此次紧急粮食援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印度的粮食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战后美国对印度经济援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在对14个著名国际组织任职的160位高层官员履历案例分析后发现,其中63位有美国大学教育背景,而曾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多达24人.进一步将这些官员的专业背景聚类分析,并根据USNWR和QS的大学专业排名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哈佛大学,特别是肯尼迪政府学院,在美国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独占鳌头,并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案例研究发现,内涵的公共服务传统价值取向、注重领导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知行合一的世界一流教师团队、具有现实关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塑造、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校园氛围与各类专业活动,以及奖助加入国际组织的生涯发展,是其成功向国际组织输出高品质人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印度独立问题的出现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在印度问题上的小分歧最终还是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的这一大背景.  相似文献   

13.
Based principally on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on interviews with journalists and Kennedy staff member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1980 Kennedy campaign, and focuses on three communicative phenomena that aid in understanding it: communicative considerations that affected the campaign,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exemplified his problems, and highlights of the campaign that contrasted with much of his rhetoric.  相似文献   

14.
In his 1960 speech to the Houston Ministerial Association, John F. Kennedy convinced many voters that, as a Catholic president, he would act independentl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such matters as federal aid to schools, human reproduction, and religious tolerance.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chemes used by Kennedy in this address, this essay explains how he used arguments from division to distance himself from the Vatican, inclusion to align himself with the liberal American Catholic view, the rule of justice to urge equal treatment, and reciprocity to argue for religious tolerance. Because of its capacity to reveal a text's hidden agenda, the nature of its response to other texts, an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it shapes audience perceptions, analysis of schemes offer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rhetorical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5.
印度模式是继中国模式之后又一吸引全世界眼球的现象。印度的兴起是印度人的幸事,但也是中国的佳音,吸收印度兴起的经验,中国可以摆脱自满情绪。本文从WEF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培训与创新因素入手,对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这几个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下面的世界》是澳大利亚短篇小说女王凯特·肯尼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通过一个寻常百姓的家庭故事,刻画出当代澳大利亚中年女性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挫折与烦恼。本文主要介绍了小说的主题,并从三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分析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新生代的女性作家,凯特·肯尼迪从平凡的生活着手,探索后女权运动时代女性真正的需求,试图把女权运动由空想带入现实。  相似文献   

17.
入主白宫前,在国会里长期从事对外事务工作的肯尼迪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外交思想。其外交思想的核心是反共和对苏联冷战。然而,与传统冷战斗士不同的是,肯尼迪更加重视美国在经济、技术和文化领域同苏联的竞争,更加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走向;在对待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问题上,肯尼迪也采取了更为现实和客观的立场。与艾森豪威尔相比,肯尼迪的外交思想更具主动性,更有利于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  相似文献   

18.
对援助的依赖是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世界银行作为非洲最大的多边教育援助机构,其教育政策影响了非洲高等教育的兴衰。非洲高等教育的衰退与世界银行不断变化的政策密切相关,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影响路径多样,包括附加贷款条件、提供发展建议、影响其他援助机构、参与决策、召开国际会议、招募非洲专业人员等。21世纪非洲高等教育的复兴需要在外部依赖与自主发展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In the early 1990s, large numbers of children in India remained out of school.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to achieve education for all (EFA) globally meant that India was an important case for donors. India was pressed to accept aid for primary education, and agreed with some reluctance. Although subsequent donor involvement was substantial and influenced aspects of both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it is shown that Indian education policy priorities remained self-determined.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 though falling short of securing universal education for its children – succeeded in using external resources and expertise in ways which suited its own purposes, whilst minimising external impact on policy development.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is proc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1942年3月,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4年10月19日罗斯福屈从蒋介石的强硬要求,解除史迪威职务,将其召回国。史迪威事件在中美关系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发端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