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2.
正时评更多是从常识出发,那些生活中的常识是人们立论、判断时的凭借和依托。换句话说,时评就是常识的判断。时评说的不过是人们知道但可能未认识到的常识而已。时评写作的核心任务是判断,判断的准确与否,决定了时评写作的准确与否、深刻与否。由于时评作者通常不是新闻记者,时评写作与新闻事实存在一定认知上的距离,以及时评对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加之时评作者本身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完整程度不同,思维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时评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判断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经济时评作为其中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日益显现出自己的魅力。本文从什么是经济时评、经济时评的特色和内涵、经济时评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领域不断扩张,经济报道必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时评在报纸文体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时评在实践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评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报纸不可无时评、媒体不可无时评,以至于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倘若不开辟时评版面或时评专栏,就被认为缺乏现代意识和影响力。那么,时评在其兴盛过程中,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规律性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盛兴"的热言时代,本文主要分析在这样的热言时代下,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相互关系;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话语场"概念,从理论层面探析在第三次时评热潮的头一个10年里,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话语权的实现搭建话语平台,公民又如何通过时评这一言说文体表达其话语;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如何更有效地让公民通过时评最大限度实现其话语权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丑陋的时评圈”的看法,我是同意的。至少在中国时评发展的现阶段,时评充满着一种为名气而写作的虚伪色彩、一种为稿费而进入时评界的铜臭色彩。正因为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时评成了一个圈子内的时评,成了不疼不痒的时评,成了吹毛求疵的时评,成了争名夺利甚至不乏侮骂声的时评。这种现象令人叹惋。很多关心时评发展的朋友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我以为,目前我们缺少对于最根本问题的清醒分析。这个问题便是:时评为什么? 时评到底是为了什么?媒体为什么纷纷上马时评版?这是个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时评界的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8.
简言之,新闻时评就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述、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时评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那么,其与传统的新闻评论在性质上究竟有何区别?在写作或编辑新闻时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其性质与界限?应该说,尽管时评的实践发展很快,但有关上述类似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这是导致当前新闻时评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从事新闻时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特写此文,以就教于同仁。主客观相统一是正确认识新闻时评性质的关键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状和特征,所谓新闻时评的性质是指新闻时评区别于传统新…  相似文献   

9.
童教智 《新闻世界》2009,(10):124-125
近几年时评得到了快速发展,既是新闻竞争的结果,也是新闻事业整体发展的体现。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时评速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时评创作者和时评编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洪巍  王聃 《青年记者》2009,(20):45-45
近年来,我国报纸时评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但其中的报纸时评重稿现象,越来越引发业内外人士的重视与忧虑。报纸时评重稿,即指部分时评撰稿人向多家报纸投稿,最终导致同一篇时评稿件在一家报纸的不同版面,或于同一天在多家报纸上同时刊登的现象。就报纸时评的功能而言,  相似文献   

11.
时评之惑     
近两年.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时评版或时评栏目,时评迅速发震起来, 媒体时评勇于针砭时弊,积极引导舆论.并直接促成了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演化,可以说,时评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增强媒体的影响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筱琳 《今传媒》2011,19(3):125
近年来,"时评"迅速崛起,但是对于时评的定义这一本源问题,学界和业界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从"时评"的历史角度分析时评的产生过程,从而对时评下一定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6,(5):35-35
在热闹的时评和时评版背后.已滋生出不少隐患,可把它们统称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报纸时评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但其中的报纸时评重稿现象,越来越引发业内外人士的重视与忧虑。报纸时评重稿,即指部分时评撰稿人向多家报纸投稿,最终导致同一篇时评稿件在一家报纸的不同版面,或于  相似文献   

15.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16.
楚丽 《新闻爱好者》2007,(12):64-64
自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推出,时评在纸质媒体上大行其道、再度崛起不久,网络媒体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时评栏目,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新华网的《新华时评》、千龙网的《千龙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一时间,时评异军再起,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媒体竞争已进入观点时代,新闻时评随之成为最流行的文体之一。然而,充斥各大媒体的新闻时评数量虽多,质量却参差不齐,其间亦不乏面目可憎的口水时评、垃圾时评。这固然可能源于部分时评作者自身思考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8.
正时评是《大连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的内容。从"今日观点"专栏到设置专门的时评版,从由专门编辑负责征稿、审稿,到召开策划会广泛征集、确认选题,在多途径强力推动下,《大连日报》的时评已经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发稿流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时评风格和特点。2012年,"今日观点"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新闻栏目。2013年,该报时评员的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大连日报》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评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时评的题材选择时评,有"因时而评"、"合时而著"之意。从大的方面来说,既包括取材于新闻的评论,也就是时事评论;也包括作者就  相似文献   

19.
时评,作为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和现实问题的观念表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读者明辨是非并体现报纸的舆论导向。写好时评,关键在于要写出时评的精神、气势和神韵,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精气神。要体现时代精神时评的时代精神首先体现在要立足于党和国家的路  相似文献   

20.
时评复兴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传播者在与"他人"所联结的体系的交往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时评复兴不仅仅是一种体裁的复兴,更是新闻评论理念的回归。时评以标志性的名称宣告当代新闻评论的重要转型。时评的发展走向应该是解释性时评,因为解释性时评的客观化形式更加符合观念传播过程的内在规律。解释性时评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的原因、影响、后果,事情发展的方向、趋势、意义等方面,作为解释、分析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