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大企业家。他总认为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虽然母亲死后父亲没有再娶。但他同样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父亲让他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身为人夫,在妻子死时没守在身边,而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罪过。他没有给父亲一个申辩的机会,直接“判”了父亲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2.
<正>得到帮助的人再去帮助10个人,这是对帮助者最好的感谢;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10个人,想以此找到最想见的"母亲"。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竟如此深沉,可爱可敬!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  相似文献   

3.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成了德国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却遇刺身亡。在他弥留之际,无数的德国母亲假扮德比的母亲来陪伴他。爱如潮水啊,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房……特殊的寻母之路1994年2月,德国北部城市科部仑兹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儿院就坐落在这莱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肃立…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5.
王书伟 《家长》2013,(Z1):37
爱孩子,就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千万别把家长的意愿放在首位。给孩子舒服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公交车上,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脸上挂着泪花,他的母亲在一旁低声呵斥他。从这位母亲的话语中,知道她这是带着孩子去学琴,孩子不愿意去,于是哭着闹起别扭。公交车开到少年宫站后,母亲扯拽着孩子下了车。望着这对母子下车的背影,我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叹。想起女儿小的时候,也带她学过电子琴,也  相似文献   

6.
爱也会害人     
世上万物都有界限,当然也包括爱,超过了爱的界限,你反而害了别人。我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和蔼的人,她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受过她的帮助,因此,大家对母亲的印象都很好,母亲在村里的声誉还挺高。一天,一个乞丐来到了我们家门前,他是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他向母亲要些剩饭剩菜或钱,母亲望了他一眼,说:“你去后院帮我把那堆砖头搬到前面来,我会付给你工钱的。”那年轻的乞丐十分不满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不愿给就算了,还想让我给你干活儿。”说完扭头就走,母亲也不理睬乞丐,接着做家务。我跑到母亲身边说:“妈妈我想问您一…  相似文献   

7.
我时常不理解父母间的爱。既没有琼瑶小说里的卿卿我我,也没有泰坦尼克号上杰克和罗丝那样的轰轰烈烈。我时常怀疑他们当初是怎样相识、相爱的?难道这几十年来的生活把他们对彼此的爱消磨得一点不剩了吗?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个严肃的、固执己见的人,而母亲则有些唯唯诺诺,因为每次他们吵架,总是以母亲的涕泪满面而结束。我终于忍不住问母亲:“这件事明明是爸不对,你为什么让着他?”母亲擦了擦泪水,莞尔一笑说:“你爸的心脏不好,不能去刺激他。再说我让一步,大家都能平静一下,你爸也不会太生气。”看着母亲眼里晶莹的泪珠,我发现她是爱父亲的。…  相似文献   

8.
过分的溺爱     
翅飞 《小学生》2006,(12):14-14
原来的班里有个同学叫小鸿,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一种溺爱。小鸿是我们班最吵的一个,成绩也不好,而她的母亲却……老师批评小鸿的时候,她站出来,说老师偏袒其他学生,只骂小鸿,扬起手要打老师,还说要把老师告到县教委去。小鸿考试差时(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她又跑到学校,说老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上课,不给孩子辅导,还闹到校长室去。小鸿作业不做(都是空白),老师没法改,小鸿母亲竟在学校操场上大骂老师,使老师颜面扫尽。现在,我已经不在那个班了,原来的老师也没教他了,真不知小鸿会被他母亲溺爱成啥样。  相似文献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几千年的古语,由己及人,由此及彼,在逻辑上也说得通一些。不爱自己,去爱别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去爱别人的孩子;不照顾自己的母亲,去照顾别人的母亲,怎么听怎么觉得像笑话。  相似文献   

10.
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倪尔·纳素夫说:“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应包括孩子对母亲的爱。”在连云港,17岁的中学生张斯振,背起瘫痪的母亲去上学,让社会为之感动。在张斯振的心中,母亲的怀抱是他最温暖、最可靠的港湾,为了母亲他可以付出一切!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5)
真诚的谎言,会把最温暖的爱留给对方。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去卖过血,他装着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爱     
正我们几乎全都毫无争议地认为,天下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自己的母亲。可是,父亲呢?难道父亲不懂得爱?或者,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你是否也有一位这样的父亲?更多分享,更多经典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母亲。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母亲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相似文献   

13.
母亲母亲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当着他的面和一个男人自然地走进了同一个房间,不久房间里传出了颤栗的呻吟,林醒推开门,只看见一床上下起伏的被子。林醒觉得这是他成长的开始。他开始懂得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去理解母亲。母亲,首先是一个女人。父亲父亲形象一直残缺。常因打牌回来晚了,被母亲关在门外。后来,下海去了深圳。中间阔绰过一阵子,叫林醒过去玩,给了他一张卡,让他爱买什么买什么。再后来犯了事。出来的时候又黑又瘦。听说在里面帮人看病和洗衣服,没挨什么打。常听母亲唠叨,那个人,现在还能挣一个子吃一个子,等老了怎么办?还不是…  相似文献   

14.
回家     
“我没有家。”他说,“我是一个流浪者,只有寒风为依靠。”风儿轻轻地拂过,他有些后悔了。他后悔走出了那个家门,他爱他的母亲,爱她的温柔。他也爱他的父亲,正直、刚强。他后悔跟母亲吵架,还摔坏了那曾经多么温暖的家门。  相似文献   

15.
九岁的孤儿希里逊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十个人。希里逊希望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让自己的母亲在某一天也成为被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17.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坚持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让他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  相似文献   

18.
"鱼头的故事"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母爱是伟大的,对于这位母亲的伟大奉献,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为之感动,但是我认为母亲的无私和伟大,在她有生之年不让儿女真正的领略,深切的体会这份爱,我为她觉得遗憾.对于这位母亲的爱,我要说的是:爱他就让他听到,让他看到,让他感受到,因为爱就像流动的水一样,爱是双向的,爱是接受,爱是给予,我们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学会给予别人爱,懂得爱别人,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爱人的心,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书:“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  相似文献   

20.
有个 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1 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 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 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有个 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2过来,哈哈大笑,说只要我儿高兴,打碎一个小小的花瓶算得了什么呢?后来这个男孩养成了爱摔东西的毛病,特别是爱摔镶了金边的碗。长大后,他把万贯家业彻底败光,他就是民间传说中沈万山的儿子。 有个10 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