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如果“各美其美”是说各民族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美人之美”指的便是一个民族学习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美美与共”当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互相包容与互相学习。只有如此,才可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和世界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语与汉民族思维之文化通观申小龙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  相似文献   

3.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4.
龙山 《寻根》2012,(3):106-111
中华56个民族,各有各的风采和特质,而世居青藏高原严酷自然环境中的藏族在其中无疑独具魅力。无论是先民古老文化的珍贵遗存,还是藏传佛教理念在民众生活中的渗透和泛化,都体现了这个高原剽悍民族的独特性,以及存在于这个民族内心深层的智慧和善良。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民族和宗教概观郎维伟一民族是有共同文比特征的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古民族和现代民族之分。谈到香港的民族,必然要对香港历史寻根溯源。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外学者在香港的考占发掘证明。远在公元前5000年已有先民活动干香港。1937年中国学者陈公哲著书认...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作了论述。他提出关于文化自觉认识可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表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到"美人之美",即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都对人类优秀文化做出过贡献。更高的目标则是:"美美与共。"人类的优秀文化成为世界上各民族、国家的共同精神财富,达到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民族歌舞团拥有回、壮、黎、满、彝、白、傣、哈尼、纳西等各民族青年艺术家,因在全国多次文艺汇演及比赛中夺魁而引起国内文艺界的关注,是我国优秀民族歌舞团之一。该团扎根于云南26个民族丰富多采的艺术宝地之中,创作演出了许多广受欢迎的民族歌舞节目。该团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访演,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赞扬,并多次应邀到香港演出,受到香港同胞的热烈欢迎。在国内众多的外事及重大演出活动中,都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向您介绍:昆明市民族歌舞团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赵吉惠儒学在中华二千年发展史上,成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文化,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仍是团结海峡两岸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纽带。儒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第一,儒学结构本身具有比...  相似文献   

10.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王文承,陈军民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在其历史进程中有古今之分。"古"指民族的古代文化,即传统文化;"今"指民族的现代文化(近现代文化)。传统文化相对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体文化或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现代文化来...  相似文献   

11.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它的永恒魅力不在于它是一种童年的玩物或幻想,而在于“童年”流露出的人类本性的真实性较之成年更直观,更接近人性底层。神话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在本质上是“人话”,其基本主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由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所以各自的神话也不同,神话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活的基因,时刻和本民族的人进行对话,从而形成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色。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当人们追踪各门学科的源头时,无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中,不同颜色往往被赋予不同含义。色彩的特殊定义,既能反映出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又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格色彩和精神风貌,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关乎民族尊严。因此,各国、各民族间的交往,特别是文化交往方面,如果参与各方能够对颜色礼仪给予特别的关注,即无异于关注他国、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进而在民族之间,亦或个人之间的往来关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效果。相反,一旦对这种礼仪文化缺少了解,或是稍有疏忽都可能使民族间的文化交往陷入困境,使双方的行为目的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200万年的悠久历史和万年的文明史。华、华夏、中华民族之称,皆源于以花为图腾的华胥氏。所谓中华民族之根,就是从古猿到猿人、从猿人到新人,再由氏族到民族形成的根源。中华民族同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一样,都有一个崇拜的祖先(或神)作为“根源”的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15.
“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自己以往文化使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确实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众多形态各异、情趣非凡的民间玩具,是各国家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遗产。有趣的是,不同地域、民族、语言和风俗的不同国家,却有许多相似的玩具,如中国的竹马、陀螺、捻捻转、滚铁环、风车、哗啷棒等,从来并非中国独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仅普遍存在且广泛流行,长盛至今。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各民族中,犹太人的流浪漂泊历史和因特殊生活环境所形成的生存智慧是众所周知的,至今他们仍为巩固自己在中东的一块安身立命之地而跟阿拉伯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斗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其特殊的民族性格和流浪的生活史可以与犹太人“媲美”,而且至今他们也没有自己固定的家园,他们的生活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在文学上有所表现,这就是吉普赛人。关于吉普赛民族的起源,有人认为来自埃及,有人认为来自波希米亚,而更普遍的一种说法则是他们来自印度。按照后一种说法,吉普赛人祖居于印度北部,公元十…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它凝聚着先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且毁之不再生,摧之不可成。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代替性。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文化遗产对人类、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而且也一直在呼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但仍有许多因素在不断导致文化遗产的毁损。  相似文献   

19.
盖多年以来,文化后继难为,且夫贤哲有心,奈前路数奇。夫华宝斋于斯之际,广集文献,以传印于世。巍哉!祈以方寸之地,激昂民族国学之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华宝斋今所以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普及民族文化、推广民族神髓为己任,而况心喜国学二三子,虽仪之久顾未卜云何应入,徒望之却步。由是观之,华宝斋所为,乃势之必期而理之明者也。  相似文献   

20.
江陵端午祭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有“端午节“风俗;无独有偶。大韩民族亦有“端午祭”习俗。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祭”有何异同,很多国人对之不甚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