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87年以后,台湾许多同胞回大陆探亲访问,于是我们与台湾出版界的朋友经常在北京见面,但大陆出版界极少有人访问台湾,因此我们这次在海峡彼岸相见,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大陆出版界代表团一行12人,从5月5日到15日,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接触了台湾一些有影响的与大陆出版界合作较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台湾出版界从开放初期摸索试探两岸市场合作空间到1988年台湾图书由联经出版公司在广州举办书展,台湾出版界大量引进大陆图书版权,1992年达到最高峰。台湾业者进人大陆多年后,逐渐熟悉了大  相似文献   

3.
台港澳之窗     
台湾面临一个 文学不安的时代 台湾文化出版界人士在报刊撰文披露,90年代以来,台湾整个文学出版生态逐渐走向通俗化的趋势,陷入了不易更动的惯性定律的窘困。据台湾一家有影响的图书排行榜分析,近几年来上榜的文学畅销书与正统文学渐行渐远,小说类畅销新书上榜提升幅度有限,而通俗类文学作品却跃居排行榜的阅读大宗。对此台湾文化出版界一些人士深为当前的文学事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率领的出版界代表团一行10人于5月4日起程赴台湾访问。这是接受台湾出版同业的邀请,进一步沟通两岸出版交流,加强图书出版合作的又一次友好访问。 内地出版界访问台湾,代表团规模较大的近年有:1993年5月,由许力以带队首次访问台湾,在台北举行两岸出版研讨会;1994年3月,由刘杲、陈为江为首的书展代表团,在台北举行综合性的图书展览。近年地方出版界代表团不断被邀访台,有福建、山东、北京、四川等地出版界的同业。今年4月又有中国百通集团、以中国科技出版方面为主的代表团,参加台北科技图书展览及活动。  相似文献   

5.
1987年以后,台湾陆续有人回到大陆探亲访友,新闻出版界人士,也开始有人来访。滔滔的海浪阻不断人们的思念,祖国的壮丽河山和5000年的文化,唤起海峡彼岸人们的恩情。近一、二年来台湾来访的同胞愈来愈多,仅在1992年一年,台湾出版界回到大陆访问的人士不下200人。这年9月,台湾出版界组团来北京参加中国国际图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台湾出版历史的学术专著——《台湾出版史》在《出版广角》连载后,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1日上午,“《台湾出版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的华文出版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这一华文出版界盛会。这也使得该发布会成为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最大的一次华文出版人聚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8.
2001年,台湾总体经济一蹶不振,随之而来的高失业率、负经济增长率,使出版业受到波及,退书率居高不下,获利率大幅下降,有业者以“四季如冬”来形容不景气的环境。去年10月日本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坏?!》推出后,也令先天体质欠佳的台湾出版界反思:台湾出版界的风暴是否正在形成?应该如何调应?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解严,台湾社会在迈向工业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出版界。从书籍开本的变化及彩色封面的兴起,到出版策划的全面引入,出版界进入了全面竞争的商业阶段。广告、直销成为发行的主要手段,一大批新出版社成立,许多传播机构及企业的出版社成为出版界的生力军。在一些出版社或倒闭或由盛至衰的同时,一些大出版公司开始崛起。文学出版社依旧占有重要地位,但译著已充斥图书市场,期间还伴着日本漫画的大举登陆。七十年代较具规模的出版社有正中、台湾商务、台湾中华、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近年台湾书业面临经济萧条的考验,但台湾出版界多姿多彩的面貌,依旧鲜明,其中更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大陆和台湾出版业互补性非常明显.大陆的明显优势在于:市场广大、出版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低廉;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发展程度高,有一批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有一支经过市场大潮淘洗、专业化程度颇高的策划编辑队伍,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网络等.对于台湾出版界来说,大陆多的是机会;而对于大陆出版界来说,台湾多的是经验.所以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大陆出版实际,探讨台湾出版业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过市场洗礼,目前台湾的出版界走向了品牌经营与专业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台湾《新书月刊》主持选出了1984年台湾“出版界十大新闻”。参加这次评选的有台湾文化、出版、学术界知名人士共七十多人。评选的出版界十大新闻是: 1.通过著作权法修正草案。台湾“立法院”终于在去年11月5日,通过了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从而结束了漫长的拟草过程,进入审议阶段。这项著作权法使文化界人士瞩目的是,采取创作保护主义的著作权精神,著作物一经完成,即  相似文献   

14.
台湾出版界突破平面媒介──电子出版品开始登台解路英今世界电子产品流行,电器产品充实家庭,这也将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重大的改变。在一些先进国家纷纷推出各种电子出版品时,台湾的出版界也开始跟上这个流行的脚步,在引进外部电子书后,也与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商合作...  相似文献   

15.
由台湾青年写作协会理事、台湾联经出版公司企划主任孟樊先生所著的《台湾出版文化读本》最近由台湾唐山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出版环境与经营方针;第二章,出版公司体制;第三章,编辑部问题;第四章,出版策略;第五章,作者与作品;第六章,书价——稿费与版税;第七章,出版周边。在该书中作者以长期对台湾出版界的观察,从批判的角度出发,有系统地讨论台湾现今的出版现象,同时也对出版界既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台湾大环境景气并未回升,出版界叫苦连天。多位出版人指出,出版业近两年的衰退,虽受到大环境的牵连,但也反映台湾阅读环境的特有问题:出版量过大,造成消化不良。 台湾大块出版社董事长郝明义以“急性胃炎”比拟台湾目前的出版现况,出书量太大,让读者和书店难以消化了,出现暴食后的疲乏。 在台湾出版界向来以稳健扎实著称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不讳言,为了度过这两年的出版寒冬,从2002年年初起公司的政策就是压低总出书量(比2001年少20余本),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在亚马逊、Google大型网站大力宣传推出电子书后,电子阅读器的生产频频传出好消息,几家经营在线电子书的公司也对外公布未来的发展愿景,两岸出版界对于数字出版的前景又再度充满了新的希望.不过,对于看似光明之路,台湾出版界还是举步蹒跚,虽然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数字出版学产平台和各个终端阅读器的制造商举办了相当多的研讨会、座谈来说明,但台湾的出版社仍然是热情有余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台湾出版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为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新学友书局出现了债务纠纷,继而发生诚品书店延票、金石堂书店出现财务危机,而台湾出版界的大亨——锦绣文化出版公司、光复书局也相继产生了倒闭或财务状况不济的困窘。另外,与内地多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的淑馨出版社也因其老板的突然去世而一蹶不振。整个台湾出版界闻之无不噤若寒蝉,内地出版社也受到不小震动,深感意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高涨,台湾出版界开始流行重视环保的风气。首先是出版界在印制新书时使用再生纸张,其次是一些出版社把倡导环保的概念,用于图书促销活动。如大树文化出版公司为配合  相似文献   

20.
李岚清会见海内外出版界人士 8月28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出版界人士。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