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6,(11):22-23
说是阵风4级,但平湖浪大,用到6号浮标了,抛钩都到不了位,无奈何换了“渔先生·破风”2号。其实水本身走得不快,是波浪加剧了浮标的移位、起伏,6号浮标调5钓2不行,钓3、钓4、钓5……一直钓到9目才勉强停住了,可是浪又把标尖托起6目。“破风”真能抗风,肩宽1.1厘米、长16.2厘米标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3.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从调4钓2说起调4钓2是台湾钓手长期研究、探索总结的经验。其操作程序是:“将带浮标的鱼钩、铅片抛至理想中的目标点,让其自然下沉,用加、减铅片的方法,使其达到水面上保持4目状态”。此时“鱼钩悬浮在半水”,然后“在鱼钩上装一小片铅片”,再“抛钩、压水,使鱼钩沉入水底,并逐步将浮标往上移,使它逐步达到水面上有2目为止”…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06,(10):23-24
这是一个两手合抱式的船坞,外面是一个湖。在“手臂”的肘部朝南抛钩,东南风造成的走水很快压沉了调6钓3的标尖,没办法,把浮标往上推,1目、2目、3目……一直到10目才停住了,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浪过来沉下1目,再一个浪又“吃”掉1目,一到吃到钓2目才稳住了。调高钓低不行就钓高目  相似文献   

5.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6.
破解长标尖     
标尖越来越长,从当初芦苇和孔雀翎浮标的7目、8.5厘米,到巴尔杉木浮标出现,换了实心标尖后,目数长得更快,11目、13目、15目。“金孔雀”浮标在延长标脚的同时,把标尖做长到22目,又将圆柱体改成扁的,长度达到22.5厘米“;圣人”超长浮标更是不惜工本,标尖刻度21目,长度28厘米,整支浮标的长度达到80厘米。因比重在1.1~1.2之间,用碳纤维或尼龙材料制作的实心标尖越长,重量越大,所以实心标尖都做得很细,视力差一点的人要看清七八米以外、直径0.7厘米的标尖实在吃力,但视力佳者欢迎长标尖。2002年6月,著名钓手关秉宏在常州参加比赛,在知道奖品中…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6,(12):22-23
走水吃标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走水和风浪较大时被迫调低钓高,比如调4目钓5目.调6目钓8~9目等等。但是.浮标还在走。水线斜了,风线被水流冲弯了,把本应该露出水面的标尖一点点“吃”掉了。原来钓6目、钓8~9目,因为浮标移位变成了钓3目、2目、1目。这是假象。是走水把钓目“吃”掉了。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浮标的套和号套,有大套和小套之分,大套是指同一注册商标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多支浮标的总称。如“钓鱼郎”商标下的“醉仙”包含3个款式,共22支浮标就称为大套。竞技钓手既要打浮又要钓底,还要在经常走水的大水面环境中钓混…  相似文献   

9.
复标     
张炎冰 《钓鱼》2009,(2):21-21
浮标“吃水”司空见惯,但除了涂层、材质原因外,水面的。油腻状漂浮物沾在钓线上、标尖上以及风线过紧也会影响钓目。另外钓线延伸了,原来钓2目后来变成了钓3目,而恰恰水底又不平整,于是动作变小以为是鱼口变了,所以换钓饵,搓改拉,其实罪不在鱼和浮标,是钓线惹的祸。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4,(8):26-26
两个星期前,记者随钓鱼班车去常熟的沙家浜钓了一次鱼,在调5钓3只有慢吞吞浮起1目和懒洋洋下蹭半目的动作中,提竿难得中鱼,可是标尖下挫1目又常常是钩尖不挂鱼嘴,倒挂金钟地刺进了鱼的尾部。请问:这是浮标没有调好,还是钓得太灵了?  相似文献   

12.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某位著名钓手曾发表过《成也浮标,败也浮标》的文章,谈了他对鱼漂的感受,笔者深有感触。结合本人参加一场钓鱼比赛中关于用漂方面的得失,使我更对这篇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一场:以钓梭鱼为主,钓组迟钝。5.4米超硬竿、2号主线、1.2号子线、配6号“狐讯”鱼漂,调3目钓5目!6目。第二场:以钓鲫鱼为主,钓组不灵不钝。1.5号主线、1号子线、0.5号“O C新关东”和5号“金龙”袖钩,配4号“鱼神”鱼漂,调5目钓4!5目。比赛开始后,周围钓友陆续开始上梭鱼。我的钓点也不时有鱼星冒出,但鱼漂有力度、有幅度的下沉却极少。二次有力度的下又都没有挂住…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15.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18.
邓刚 《垂钓》2003,(4):24-26
在调4钓2的基本格式中,钓2究竟是两饵把标尖压下2目?还是被人为地调整到2目?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多,但是,纸上论钓无论是“骗局说”,还是“基础说”,都把焦点集中浮标。事实上,钓2目,子线的长短曲直才是决定中鱼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20.
吴刚 《钓鱼》2006,(10):29-29
在钓快鱼成为竞技钓鱼的项目后,关于标尖的话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内容。软尾浮标一般用于钓浮和钓底,都有良好的讯号体现。但制作者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做成空心和实心两种标尖,给人留下了悬念。空心标尖由比重比水轻的弹性发泡材料制成,特点是轻而柔,能自由弯曲而不折断。其与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