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谢·赫鲁晓夫是斯大林逝世以后,前苏共和苏联国家最重要的领袖,也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上锋头最健的一个政治人物。他的回忆录在西方出版后,因为多少披露了其人及其时代的历史、矛盾,引起了相当的反应。本刊所载,是其中的一章:《有关前人民民主国家》。曹介民教授从俄文译出(《历史问题》1994年3期)。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事记(1949—1981)》是由北京市国际共运史教学协会组织各校有关同志在上半年编写的,已完成的初稿约一百二十万字,与会同志阅读后认为,这份《大事记》对各校今后进行当代共运的  相似文献   

3.
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编写、由湖南师大政治系周作翰和陕西师大梁亚林两位教授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已由高教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了。近些年来,国际共运史教材尽管已出版过多种,在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也各有千秋,但对当代国际共运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阐述和评价不够系统、完整。对  相似文献   

4.
马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题组、人民出版社、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共运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8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校长武海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共运史》课题组第一首席专家吴恩远研究员、人民出版社常务副总编陈亚明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参加首发式和研讨会的还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月份发行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新大纲),比原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大纲(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原大纲)有较大的改动。现将修订大纲所遵循的原则以及修订后的主要变化说明如下。原教学大纲是1979年制定的.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情况,它有不少缺点,加之这些年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大,原大纲已不适合了。我们先后召开过三次大纲修订会议,经与会者及有关方面共同研究,确定按下述四个原则进行修订。(一)力求反映近几年来国际共运、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新经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有很大转机。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彼此间的联系趋势有所加强,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与苏共在国际共运总路线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则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时代基本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共处”、”和平过渡“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引发了双方长达十年的论战。论战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编写、由湖南师大政治系周作翰和陕西师大梁亚林两位教授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已由高教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了。近些年来,国际共运史教材尽管已出版过多种,在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也各有千秋,但对当代国际共运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阐述和评价不够系统、完整。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评析和人物评价,有的失诸偏颇。而本书既吸取了过去兄弟院校教材的成果,又有它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杭州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上海师院共运史教研室和我院政治系科社教研室等单位,正在联合编写《国际共运史话》一书。此书对象主要是青年。它以史话形式,生动地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经验,使人们从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运中优良传统的教育。本期特选载其中的两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此插图(图1)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新教材)下册第100页,属《美苏争霸》一节。它是美国副总统尼克松1959年7月赴莫斯科参加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典礼时,在美国展览厅厨房用具部一套厨房模具前,就美苏的社会制度、经济、军事实力等问题同赫鲁晓夫进行的一...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共运史教科书这块肥沃的田野上,最近又开出一朵奇葩,这就是由陈忠雄、汪恩键主编,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大和驻马店师专等院校长期从事国际共运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合作编写的《简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通史》。这部由河南人民出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因为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已是近代史的末期,近代中国的一切重大问题在这个时期反映得更加明显了。教师如果教好这一章,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也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现代史。这一章历史的头绪比较多,要讲好这一章必须抓住关键。在我钻研这章教材时,认为在教学中要突出这样两个问题:(一)帝国主义是北洋军阀统治的靠山,北洋军阀的头子都是卖国贼,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革命斗争,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体会。 (一)帝国主义是北洋军阀统治的靠山,北洋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在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包括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对外战略上的“三和路线”等。这些政策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后果,无论是对当时整个世界局势、中苏关系还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使赫鲁晓夫也成为一位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如何看待这些政策调整直接关系到对赫鲁晓夫本人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有关国际共运史、世界近代史和第一国际的论著一般都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869年的爱森纳赫代表大会上参加了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拥护第一国际的一切行动,并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一部别具一格的国际共运史 读完高放教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掩卷沉思,第一个感觉就是:一部厚重的别史。它洋洋洒洒近千页,70余万字,厚重者一也;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大32开本,装帧素雅,厚重者二也;通览全书,其间凝聚着作者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研究的心血,厚重者三也;文章内外,浸透着作者对历史的忧思与对未来的警示,厚重者四也;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一颗赤子之心,厚重者五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师集体编著的,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以下简称《共运史》)一书,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一本内容充实、论述较好的著作.但是,在该书的某些章节中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国际所确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略关系未予充分说明,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加阐述,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有不少专家和学者著书立说 ,对新中国的文艺思想进行总结 ,成果颇丰。李慈健、田锐生、宋伟三位先生的新著《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国家社科规划基金“八五”项目“当代中国思想史”之一种 ,河南大学出版社 1 999年 6月出版。以下简称《文艺思想史》) ,即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文艺思想史》总结了我国 40多年来文艺发展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经 ,将全书分为七章。这七章 ,就是我国建国 40年来的文艺发展的七个阶段的准确概括。它每一章的开头都有概述或小引 ,结尾有总结。这些概述、小引和总结 ,就是新中国文艺 40年发展的主线。读完…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不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短长,因此才有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和平过渡"问题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理论有极大影响,我们今天对这一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十月革命胜利七十多年后,许多国家却暂时走完了它们的社会主义历程。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一定事实根据,是对国际共运前途的大胆预言。我们不能因为政治气候的变化便将其全盘否定,对其重新评价也是全面评价赫鲁晓夫其人及世界现当代史上其他人物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发展,"和平过渡"这一重要的斗争形式一定能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潘允中先生的《汉语语法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问世近三年了,我最近才得到。毕读以后深有“恨晚”之情,我得告诉我的同行:《概要》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概要》全书分四部分:第一、二章是绪论,简述汉语的形成过程;扼要指出汉语历史语法的特点。这一部分很有必要,先让读者对汉语历史语法有个概括的了解。第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当代国内外的新情况,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在讲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页)但是,有些同志却认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已经过时,再提不利,并公开发表文章论证(见《国际共运史研究》1993年第1期发表的肖枫、马志良同志《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文选》的精神实质,对于上述论点很有辨析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引言中指出:"1956年举行的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及对他的个人崇拜。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样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苏联的改革与挫折"一目楷体字中也指出:"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