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十年内战时期的历史特点时指出:“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662页)文化革命深入在文学方面的表现是三十年代新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党领导的左翼文艺队伍在白色恐怖中建立了坚强组织——左翼作家联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的五十周年。胡乔木同志在首都隆重召开的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年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先驱者用血肉铸成的纪念碑,它与中国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它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胡乔木同志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三十年代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把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战旗举得更高。”在三十年代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激烈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中国革命文化的纪  相似文献   

3.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以左联为标志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以伟大的鲁迅为旗手,举起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勇敢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用革命文艺家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篇章。……三十年代的革命文艺,以它强烈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广大人民,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对于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功绩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针对初期左翼创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提出作家在创作中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反对“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的浪漫谛克” ;大力提倡大众文艺 ,努力推动革命文艺的大众化 ;密切注意当时出现的作品 ,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  相似文献   

6.
丁玲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党的教育和左联的影响,推动丁玲冲破了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由一个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左翼革命作家,在创作上则由苦闷追求的创作初期(1927——1929年)跨入到转变发展时期(1930——1936年)。这个时期,她的作品从主题、题材、人物到创作方法、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充实、明朗、积极、乐观的基调。特别是左联五烈士事件的发生,更加快了她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步伐。可以说,丁玲在左翼文学运动中的创作,是她整个文学道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在党的领导下,于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会在上海东方饭店开会,不幸被特务包围,出席会议的三十六人全部被捕,其中包括左联的五位作家,即柔石、白莽(即殷夫),冯铿、李伟森和胡  相似文献   

9.
所谓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一般地说,即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鲁迅为旗手、以左翼作家联盟为基千的革命文艺运动。本来,这个文艺运动的光荣历史地位,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已根据历史实际科学地论定了。今天之所以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批判“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需要。全盘否定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文艺黑线专政”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危害严重,流毒甚广。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前的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的日子。“左联”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嗣后北方“左联”亦在同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平(即今北京)成立,武汉、天津,日本东京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分盟、支部或小组。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抗击了封建、买办和资产阶级反动文艺的逆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中期,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是鲁迅参与这一论争的重要文章之一。作者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关于文学反映生活、服务革命的普遍规律等的论述,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见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针对初期左翼创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作家在创作中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反对"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的浪漫谛克";大力提倡大众文艺,努力推动革命文艺的大众化;密切注意当时出现的作品,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左翼文学运动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胡风较早地对左翼文学运动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左倾化理解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工作,检讨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认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于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胡风把“五四”的个性意识和战斗精神渗透到了现实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当中。另一方面,胡风文艺思想非常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以及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胡风把“五四”这个复杂的文化政治事件整合进了革命主流话语的叙述当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处于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问的胡风文艺思想所导致的悲剧具备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策划组织和直接领导的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文学团体。它的成立,一方面显示了在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学队伍的成长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勦”政策的可耻的失败。它的成立的原因:在社会政治方面,是党单独领导中国革命运动,这就决定了在文学上也要水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同时,毛泽东同志等所创立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也给进步的文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在文学本身方面,自“五四”以来党对“革命文学”的提倡特别是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开展,也为左联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伦的基础。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革命文学”的提倡问题就不能不被列为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就像这样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左翼文学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为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标准为首要。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存在两种“元话语”,启蒙“元话语”和不断革命“元话语”,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核心。赵树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乡村关怀不会随着“元话语”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启蒙到不断革命,赵树理文学一直以乡村伦理和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个“主体性”意义的标准。作家不应该屈服于某种权力话语,今天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应该吸收各种“元话语”的优秀部分形成赵树理式的东方化叙事。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原因:20年代电影业畸形发展的反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形势的激发;左翼文学运动的催化。左翼电影在严格的审查制度、法西斯式的暴力侵扰以及来自其他阶层电影人的理论冲击的合力“围剿”中艰难前行,始终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创作方向,同时也促进了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成就主要表现在:拓展了社会性的主题,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风格,发展了有声电影的技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过多次残酷的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战线上对左翼文化也极尽“围剿”之能事。其手段之酷烈,较之我国历史上的任何封建独裁政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与国民党在文化领域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照,左翼文化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奠基性论著纷  相似文献   

18.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已有三分之一世纪了。在新中国凯歌声中诞生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打破了神州大地的沉寂,揭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文学革命,在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下,随同历史的潮流一道前进。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到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飞跃。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则是我国革命文化先驱用血肉筑成的纪念碑。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革命文学长期沒有解决的根本问題,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一个新阶段。一九四九年七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两支文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三十年代写的旧体诗,有不少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要正确理解这些诗的主题思想,就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经常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过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指出的“两种革命深入”,就是“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鲁迅则是始终参加、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并在“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的。因  相似文献   

20.
几点看法     
我谈谈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三个问题的看法。 一、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评价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 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五四”新文学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毛主席领导延安文艺整风,制定马列主义的文艺方针、路线的重要历史根据。“四人帮”全盘否定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污蔑为“黑线”,就是拦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