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舒 《长治学院学报》2012,29(1):25-26,55
婚礼是以社会认可婚姻关系的形式。不管古代的六礼在现在如何变异,婚礼仪式中各个过程都在婚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丈八庙村落中婚礼仪式中的抹黑事象,是婚礼迎亲仪式中的重要部分,文章运用民俗学中人生仪礼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仪式理论,重点对抹黑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与反结构作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婚礼歌谣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浙江地区的婚礼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从浙江婚礼习俗中的文化内涵,对浙江婚礼歌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民族服饰在婚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研究,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进行艺术人类学田野观察,并将其进行深度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是以纯艺术形态的观点,强调的是在场景中服饰形态背后,服饰在整个婚礼仪式的场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隐喻.在婚礼仪式场景中理解和阐释服饰的表征以及符号的意义体系,最终找到一个族群是如何在一场婚礼中表述自己的文化.文章以土瑶服饰在婚礼仪式场景中为例,论述了服饰在土瑶婚礼场景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音乐行为和文化表达的考察是基于仪式音声理论对徽州这一古老文化社区内民间婚礼仪式的一项贴合音乐学又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徽州民间婚礼仪式中的音声关系又是体现古徽州人文习俗的一个主要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全貌在当下难以全面窥见,也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婚礼仪式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逐步的消逝,因而,本研究的展开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本人前期研究的部分成果,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程式及其中的音乐行为和文化事象的表达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的婚礼改革主要表现在实行婚姻登记制度,颁发结婚证书,婚姻才算合理合法;婚礼程式筒约、西化,需要敬拜天父上帝;婚姻缔结后不准离婚等等.长期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婚礼改革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认为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婚礼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使然.而且这种改革的影响力和影响面都非常有限.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内民众的婚礼和太平军中的婚礼总体上说仍然沿袭封建婚礼的传统陋习.太平天国所体现出的婚礼改革行为,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维护太平天国上下有别的婚姻政策的一种特殊规定,是西方宗教信仰在婚礼上的一种表现,并不具有改革封建婚礼陋习的主观愿望.事实上,太平天国的婚礼改革并没有对传统婚姻陋习进行根本改革.呤喇关于太平天国已经把请媒人、送聘金等"结婚旧俗"全都"革除净尽"的说法,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至少并不符合天京以外广大地区的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6.
在彝族婚礼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热闹特别的彝家婚礼。彝族婚礼中的不同音乐,表现了婚礼中的不同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在场人的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7.
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习俗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婚礼致辞的研究却只局限于社会文化研究及民俗研究层面。文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两国的英汉婚礼致辞进行对比阐释,揭示两国在婚礼致辞中最常使用的隐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一方面证明了婚礼致辞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不同国家因受到其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既有相同点,又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会影响人们的话语表达,而话语表达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研究婚礼致辞的隐喻表迭,对社会发展,对文化进步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中西婚礼习俗看东西方价值观之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方婚礼风俗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中的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9.
土族婚礼的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从简要描述土族婚礼仪式入手,重点对土族婚礼文化价值进行探讨,认为土族婚礼具有历史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社会现实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试图为土族婚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学理性的思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性表现。美国电影《我们的家庭婚礼》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两个不同民族出身的美籍家庭在筹备儿女婚礼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而引发的种种矛盾和伤害。本文从民族主义和家庭建构的角度,对影片中的误解和冲突进行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和避免文化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德都蒙古族的剪发礼进行了田野考察和记录,并就其人类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这样一个典型的通过仪式上,主要是认可孩子作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肯定这个孩子在族人中身份和地位的合法性;第二,作为对社会新成员生存和成长的关心,为这个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做好正常生活和生计的基本准备.  相似文献   

12.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模式作简要剖析,从三个阶段即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逐一浅析从而得出对仪式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荀子礼论     
苟子认为,礼为“人道之极”,是做人的头等大事。礼是日常生活起居的习俗,标志着文明与进步;礼是构成社会等级的标准,用以区分人群的高低贵贱;礼具有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义,要求人们“强本而节用”、“养备而动时”、“修道而不贰”,要求统治者“隆礼贵义”,因此礼从形成概念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正身与治世的原则。荀子对礼的本质、起源、内容与作用作了异于前人的阐释,使礼的意义超出了其前孔子的仁本。  相似文献   

15.
察哈尔地区巴尔虎蒙古族的祭天仪式,是萨满教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先民以此方式来祈祷长生天对本氏族民众的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祭祀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程序上趋向于简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仍流行于巴尔虎蒙古族民间祭天仪式的由来、传承及祭祀程序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宗教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道教忏仪思想,是受到中国古代道德反思和神学礼拜传统的影响,以及在与佛教忏仪的相互借鉴中发展并成熟起来的。通过对比早期道教的礼忏仪式——《太平经》中的"首过"到《九幽忏》的忏仪思想发展,可以进一步认识道教忏仪中对罪、道德和欲望的思考,及其心理修行的某些内容,并对现代人心理调适和人格重塑仍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从隋代三祖僧璨首开禅门禅茶风气到唐代从谂接受舒州投子大师启迪而创立“赵州茶”这一修心之术,从宋代圆悟克勤受皖山禅教而成为世所公认的茶道祖师到茶道精神特征渊源于宋代皖山白云守端禅师门人的创造,无一不足以证明皖山禅对中华茶道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影响,皖山是中华茶道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封禅是一种帝王祭天地的礼仪,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国家祀典。历史上虽然有很多文献记载上古三代时期就已经有封禅的祀典存在了,但这类记载并不可信。事实上,通过梳理文献和考察史籍可知,儒家的早期经典中并没有有关封禅礼仪的记载,《史记》和一些纬书中有关早期封禅礼仪的记载都是后起的,是受战国时期谶纬学说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历史上祥瑞天命学说的发展及其在封禅学说中的应用时间,也能够证明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典仪--印第安宇宙观的重要载体--印第安传统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印第安典仪不仅起着将印第安创世神话一代一代传扬下去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仪式化地再现这些神话,传达出印第安民族对无尽循环之中万事万物和谐整体的信仰,从而帮助部族成员融入印第安传统,确立部族群体观念。在这一意义上,典仪是印第安宇宙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