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湖美术馆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第一件作品就是用汉朝楠木雕的东阳木雕《八十七神仙卷》:但见画面中,九天仙境,仙乐齐鸣;天桥两侧,栏杆曲折;天桥之下,莲花盛开,祥云浮动,瑞气蒸腾;天桥之上,八十七路神仙款款而来,浩浩荡荡。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人物璎珞飘荡,衣袂飘扬,  相似文献   

2.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相似文献   

3.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县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画。1924年入上海美专。1926年参加北伐,在林伯渠领导下任美术干事。1928—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兼职于中央大学。柳子谷先生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张书旗并誉为“金陵三画家”。200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柳子谷遗作展”和学术讨论会,这位早已蜚声中外画坛的名画家及其作品在被尘埋了30年之后才得以轰动京华;多种媒体介绍其人其画,给予高度的评价。作品不仅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和“花鸟卷”、《1901—2000百年中国画集》、《现代传世名作鉴赏》等大型画册,而且又被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何评价这位深受当代名人林伯渠、于右任、陈立夫、蔡元培、徐悲鸿等盛赞美誉的柳子谷先生及其画作,廖静文在“柳子谷遗作展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最具代表性:“柳先生是悲鸿的老友……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为中国画改革做出了贡献的一位画家。”其画,其人,令人景仰。其画,于右任曾对他的画技作过这样的评价:“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生有着如此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所作之画“寄妙语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陈立夫题辞)其人,“历经磨难,风风雨雨,心无芥蒂”。(亚明题辞)而这一切,又被程思远先生题辞的一语所涵盖:“毕生豪情萦祖国。”这个评价,可用因涉嫌“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尘封了3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与军旅画家满键合作)来验证——这幅《解放军画报》评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史诗”的27米长卷,验证了“心无芥蒂”的柳子谷以其绘画的实践,表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总之,正如孙其峰的题辞所说:“子谷先生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兰竹。”因此,本刊选发了柳子谷先生的墨竹,并请柳子谷之女柳咏絮撰写了论先生画竹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早年,吴作人先生曾笔书评语“陆鹤龄的作品对中国画的传统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导师方增先曾在评文中称誉他“用笔简洁、厚重、墨法灵动,可谓已得‘浑厚华滋’之妙。”如果说类似《牧归》、《牛歌》这些人物小品中陆鹤龄只是熟稔地演绎了方氏画风的精髓,那么,到了《骏马奔驰》、《草原上的风》、《烛光》、《女娲补天》这些作品时,陆鹤龄已完全从浙派人物小品中破茧而出,创出了气势撼人、韵味别出的具有个人风格的大写意人物画。这些画中,我们不难发现,陆鹤龄成功地运用了艺术跨类别的融合与中国画传统的现代共生资源,在传统与现代、在“势”与“韵”的链接上,创造出了一种整体性与多元绘画基因互相支撑、互相生发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庙山坞访古     
鲍志成 《文化交流》2011,(10):68-70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自古为江东大郡,南朝时因避讳改称“富阳”,这里青山秀水,天下称绝,素有“画中之兰亭”之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山居而画的旷世绝作。  相似文献   

6.
晋华 《旅游世界》2023,(8):88-95
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是手工编织纸丝而成的朦胧艺术品,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齐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永春州志》卷十一记载:“织画此为永春特产,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为长条细缕而以纯白之条缕经纬之。”永春的纸织画融编织绘画于一体,纸痕交织,经纬分明,画面有如覆盖一层薄纱,既有十字绣一样的方格分明,又有隔帘观花隐约依稀的艺术效果,这项技艺除完美地保留了中国画的韵味,还多了一份朦胧之美,是为一绝。  相似文献   

7.
公元1126年,女真军队攻克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带领一班文武南渡长江,并于1127年在临安(今杭州)再建政权,史称南宋。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对外,朝廷继续实行投降政策;对内,在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太学生运动的同时,又崇褒理学以控制人民思想。政见的分歧,导致了思想领域的复杂斗争:既有理学内部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论争,又有事功学派反对理学唯心主义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们从不同的动机出发,程度不同地阐述了民本思想。 南宋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凝一生心血注释《四书》,在注释中反复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指出“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9)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在注释《大学》“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时,朱熹说:“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砠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同上)。《大学章句》提出了“有天下者”必须“与民同欲”的思想。特别是在注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他明确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社稷虽重于君而轻于民也。”(同上,《孟子集注》卷14)基此,他提出统治者要努力争“得民心”。在注释《孟子》“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时,他说  相似文献   

8.
初刻于清康熙庚辰年(三十九年,1700)的通俗小说《三教同源录》,亦名《历代神仙通鉴》,三集二十二卷(徐道撰卷一至卷十七,程毓奇续卷十八至卷二十二)。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康熙年间原刊本,残存一、三、四、五卷。内封竖三栏,右栏偏上方镌“龙虎山张...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甲申年,也是属相为猴者袁熙坤的本命年。《北京晚报》大年初一的头版上,推出了一幅醒目的《金猴献福》图,这是出自属相为猴的大家、全国政协委员袁熙坤先生的手笔。他在画中的题款为:“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此乃大智大勇之金猴所悟。”他对于金猴情有独钟,除了他属相是猴而外,还由于他与生俱来从骨子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秉性所使然。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以雍也》)这里,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也作为观察社会现象,处理社会问题的总的方法或原则。孔子在《中庸》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讲执政要去掉两种极端,而采用“中”的原则进行统治。他认为有道德的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