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当今世界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和正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因认识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结果众说纷纭,各具特点。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传统医学科学,其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强调以"养"为主,提倡机体的"阴阳平衡",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在运动医学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也有其独特的见解,文章将以中医学的视角对运动性疲劳的含义、病因、病机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望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学在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医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如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足三里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医手段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运动能力恢复是近十几年来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对近二十年来部分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发现,中医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源性药物补荆手段如复方汤剂,中药注剂等,在中药补剂方面,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一类为非外源性药物补剂手段如针炙、按摩、外用药物薰洗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有关中医非外源性药物补剂手段消除运动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已成为当今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草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生理生化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钟丹 《体育世界》2010,(12):95-96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武术项目在运动训练竞赛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消除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疲劳的手段,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运动疲劳与恢复的生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的运动生理机理进行研究,并讨论如何通过疲劳和恢复过程的研究提高运动能力.目的在于提高恢复过程在运动训练中重要性的认识,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加速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以及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在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合理的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逐一详细论述,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