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国内本土潮流品牌”复兴的语境下,短视频媒介凭借媒介固有的沟通行动机制不仅促进了受众消费国货,还反向驱动了国货产品制作。短视频媒介平台顺应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不断挖掘符合“Z世代”群体的消费审美的视频内容,进而建构了“国货消费”的社会景观,让短视频用户成功地接受并推广国货品牌。网红经济嵌入隐形带货逻辑、数据算法嵌入受众媒介终端、媒介嵌入日常生活消费情景则是短视频嵌入国货消费的方式特征,是短视频发挥产品营销功效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持续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成了突出的现实问题.5G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为互联网重要的流量平台,为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高职院校利用抖音短视频招生宣传时的问题整体上表现为开通率较低、缺乏优质原创内容、营运管理不规范、民办院校优于公办.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与短视频的融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而融合的契合点包括碎片化的媒介习惯、去中心化的传播内容、个性化的算法推送.抖音短视频在招生宣传中的定位包括营销定位、服务定位、文化定位.为了推进高职招生宣传与抖音短视频更好地融合,需要探索有效的路径:如提高招生宣传团队的网络素养,对目标受众进行人群画像,坚持内容表达的创新,合理规划媒介的投放策略,构建招生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将视频时代的航船推进深水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催生了新的影像记录手段和方式,让移动视频的传播成为媒介生活的一种常态。短视频社区中的媒介生活给传统的视觉人类学学科研究拓展了新场域,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消弭、“全民”影像的合力成为时代的记录与见证,视觉的“接力”形成影像叙事的传承,而技术的发展又会“赋能”学科新优势,“虚拟的田野”考察研究将成为未来人类学者必须的技能,种种变化都为视觉人类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工具层出不穷,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视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媒介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打开了新局面。政府、平台、高校、大学生自身都应当权衡短视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将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助力短视频平台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当中,电商平台作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渠道,成为了新的电子商务经济体系。而在互联网不断稳步发展的同时,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休闲娱乐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短视频也逐渐成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休闲放松的另一渠道。短视频软件也较为丰富,作用了无数的用户流量。因此在短视频社交模式不断推进的当下,相当一部分商家企业看重了短视频营销带来的大量商业价值,从而利用它的低成本以及高效传播的特性,成为了电子商务的又一模式,通过不同的短视频营销对于消费者的情感认知以及心理做出引导,从而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着重对于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短视频的相关营销对于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作为元宇宙发展的载体与业务形态,VR吸引了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关注和投资,市场热度日益升高。裸眼VR短视频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具有率先解锁VR市场的潜力。在短视频传播平台中,快手是唯一上架全景短视频的平台。对快手平台VR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表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模式是影响传播的基本因素;进一步实现营销团队专业化、品牌定位精准化和流量发展私域化,是优化VR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网络短视频凭借“短平快”的优势,近年来备受大学生的青睐。虽然短视频给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了大学生对获取知识、情感归属、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但是其中的不良内容也在无形中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应从政府完善法律法规、高校加强教育引导、短视频平台推进行业自律、大学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使网络短视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正能量的重要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8.
"内容创业"作为一种创新理念,不仅创新了知识生产方式,而且催生了一种新的赢利模式,对媒介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基于台湾图书出版内容生产—传播—消费的案例分析,进而对其进行策略借鉴与过程反思,提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内容经营上的创新路径。基于"内容创业"的价值视角,通过打造优质内容,进而构建内容分享平台,吸引特定受众群进行社群营销,延伸图书出版单位的产业链条,构建"平台+内容"的赢利模式,促进图书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儿期刊发展现状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少儿期刊出版整体数量与规模稳定;地域分布呈现出媒介分布共有的区域特征,时间流布上关键年份的分界点清晰;门类分布趋于合理,隶属关系分布宽泛;发行与销售市场正在成长,但面临种种改革,有待进一步培育与开发其广告营销力。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成瘾是媒介成瘾问题的新兴议题,学界多从量化角度分析成瘾的严重性、成因和影响等,较少审视短视频应用的可供性及其引发的主体性问题。通过对短视频用户的深度访谈,以媒介的可供性视角切入,发现短视频应用的交互逻辑与底层算法既为用户创造了“无限”的娱乐体验,又为其提供了“有限”的控制选择。可供性作为调控策略让用户深陷于技术环境的社会压力中,又游移于自我控制的抉择之间。基于这样的媒介逻辑,用户更愿意拥抱技术,而将“上瘾”问题归咎于自身。短视频应用制造了可被“驯化”的假象,又使用户成为“反驯化”的对象。短视频“生成”和“制造”上瘾的机制,为理解算法时代的人机关系、主体性等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儿童发展的视角,首先阐述了儿童剧教育活动的由来;其次,依据多种发展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儿童剧在幼儿心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讨论了儿童剧在不同年龄段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指出这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价值尤为重要。针对儿童剧的特点,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剧对儿童心智发展及关键经验获得的作用机制,并以莺莺艺术幼儿园多年儿童剧探索的案例,说明了如何在幼儿园进行儿童剧教育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陆媚妮 《成才之路》2021,(11):68-69
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纵观马克.吐温的全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地位始终最突出。儿童形象必定有其特殊魅力,这种魅力使这两部描写儿童历险的故事的地位高于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以儿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对这两部历险记做进一步的分析,旨在探索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芬如何以孩子的心态,以他们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赢得广大年轻读者的芳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for young children interacting with the language spoken around them. Children learn quite a bit of language by imitation, by repeating the various language forms they hear. It is not enough for children just to hear language; they must also interact with it. When we think of the methods used in teaching high school or college students a second language, we can then understand why interacting in 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for young children. One cannot speak Spanish fluently just by reading a Spanish grammar book; one must speak Spanish in order to speak it fluently.Penella Barker teaches in the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 Pictures taken of Class K-164 by Ms. Loraine Sherod in Manhattan.  相似文献   

20.
Extending a recent study of the standards mothers apply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programs (Nikken et al., 199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andards children between 9 and 12 years of age (N = 427) us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four types of children's programs: children's news programs,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children, dramatic programs for children, and cartoon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 factor analysis resulted in a list of nine types of quality standards. The two quality standards children considered most important were: (a) comprehensibility, and (b) aesthetic quality. Additional standards were: (c) entertainment, (d) involvement, (e) credibility, (f) innocuousness, (g) restfulness, (h) thought provocation, and (i) presence of role models. The importance children attached to the nine quality standards varied with both program type and child characteristics. Seven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similar to the maternal quality standards observed in Nikken et al. ‘s study. The children in the present study generally viewed these seven quality standards as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mothers in Nikken et al.’s study. Howev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children and mothers attached to these quality standards showed similarity,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cartoon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or children's news programs and dramatic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