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没有眼泪,读者就没有眼泪;作者没有笑声,读者就没有笑声。”有过读写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强调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让读者爱不释手,才会被人们反复传诵。这也给我们的作文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或阅卷者的认可,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高分甚至满分,就必须把真隋实感写出来。  相似文献   

2.
孟存芳 《文教资料》2013,(17):51-52
现在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这与他们缺少生活体验有关。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一个星期都没有布置语文家庭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没有语文作业的感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再矫揉造作,而是信手拈来。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刻体验过才能更好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城市记忆     
胡景逸 《新读写》2011,(5):18-1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尊重人情,挖掘人情,以情感人,让学生的心神顺着作者情感走进文章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有了真情实感,语言文字就会变成学生感受、领悟的“图像”资料,进一步有了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而,语感也得到较高层次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先生曾说过,她六十年来写的短文都是“心有所感,兴之所至,真实地反映了,抒写了我当时当地的思想和感情”。写记事的文章也一样,写出了真情实感,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没有真情实感,只会让人“一看就从脑中抹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记事文的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6.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先生曾说过,她六十年来写的短文都是“心有所感,兴之所至,真实地反映了、抒写了我当时当地的思想和感情”。写记事的文章也一样,写出了真情实感,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没有真情实感,只会让人“一看就从脑中抹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记事文的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7.
感情真挚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唯有情真、情深,作者才能思路通畅,文如泉涌;读者才能为之动容,受到感染,引起共鸣。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泉,没有真情,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好作文源于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真正的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种没有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好比一个人,失  相似文献   

8.
有的文章空灵飘逸,文字机敏,读起来如饮琼浆,这当然好,不过这很需要功力。有的文章则很平实,没有跌宕的情节,也没有出人意料的包袱,平铺直叙,实实在在,却能抓住一个视点,同样让读者感动,这也是需要功力的。《冰淇淋的眼泪》这个题目,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童话的感觉,因为作者是写教师和孩子。用孩子的感受来写教师,作者首先就抓住了这样一个视点。文章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不甘于县城学校平平淡淡的生活,教师渴望激情与精彩,于是申请到西部支教。而西部的条件很苦,工作也很累,教师又想知难而退。这么叙述很平,文字不多,却把这个教师的形象刻画得很…  相似文献   

9.
王令玲 《文教资料》2009,(16):61-62
好文章因其真挚的感情打动了读者.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训练.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作文的真情实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高年级作文     
以前常说,低年级同学的作文更容易见到真情实感,而高年级同学的作文相对会显得模式化、教条化。这一期的高年级作文则和以前有所不同,有几篇优秀的流露内心真挚情感的作文。《挑战烦恼我能行》,文章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很有童稚气息,很有真情实感。妈妈管头管脚,不准做这做那的。小作者不想让人管,因为很多约束实在没有道理。可妈妈是长辈,孩子无论怎么大还是小辈,长辈的绝对权威如何挑战。季程灿同学其实要写的不是挑战烦恼,而是挑战权威。最后他通过了种种事情,让权威明白到了自己的不足。整个文章循序渐进,自然流畅。《考验》…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感觉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带有真情实感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但我作为精读课来讲的,因为它吸引我的是本文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为本文的神来之笔。全文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来感受主席失去爱子的无比悲痛的心情。读者没有看见主席的眼泪,没有听到主席的哭声,但让读者处处流泪,刻画出"无泪胜有泪,无声却有声"的意境,也能意会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回味悠长、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最忌内容空泛、抒情矫揉造作。一篇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文章常常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抒情技巧,让文章情感流畅自然、真实感人。【课文笔法】一、环境描写衬真情细腻传神的环境描写,不仅能够增添文采、渲染气氛,而且能够自然恰当地抒情,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渔父》强调:"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文章的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一、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要让学生的作文处处显真情,首先他们的内心要有真情实感。捷昔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没  相似文献   

15.
黄素玲 《课外阅读》2011,(2):222-222
教材分析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心雕龙》中有一句十分深刻的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情真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生命。做作文,必须注重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价值所在,没有真实,作文就没有价值;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洋溢着真情实感,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篇文章,不论它的语言多么华丽,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也只能是一堆没有生气的文字符号。而"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实感"只能从生活中获得。要使作文有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留得住读者的心,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情意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想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现在学生的作文大都缺少感动力,只是流于空谈、假话、套话,或者就是写那些没有切身感受的别人的事情,所以应该大胆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一篇好的文章,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毕竟,言为心声。文章不是无情物,个性是文章的生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而文章的真情实感,大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要不能忽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学生会做人了,有了较高境界,作文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妹妹的笑声     
查尔茜 《良师》2010,(6):12-12
我听到她的笑声,从墙角传过来的她那快乐的笑声。这笑声不是简简单单有所顾忌的笑声,也不是平常的笑声,而是传向四面八方的开怀大笑。这种笑声能让你笑得流出眼泪,笑得胀红了脸,笑得肚子都疼。我朝墙角瞥了一眼,看我十六岁大的妹妹正躺在电视机前倒一盒录像带。她一边大笑,头一边向后仰,笑得连手中的遥控器都要拿不住了。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