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行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成为后金融危机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广西2008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工业行业的34个产业方向的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分析研究,绘制出偏离-份额分析图,并对工业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导产业是国家及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关键产业,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上。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为园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于规划实施还是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所参与的本溪市工业加工区总体规划为例,旨在运用区域分析法,结合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理论,探索园区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庆阳市爱区位条件、环境承载压力、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长期经济发展缓慢,在甘肃省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但近十年来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转变,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客观分析其经济增长动因、竞争力和结构特点,准确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对适时选择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利用2000年和2007年甘肃省与庆阳市经济发展资料,以甘肃省作为参照区域,从三次产业、农业、工业三个层面分析了庆阳市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基础和增长状况,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竞争力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兴经济发展区域如能抓住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机遇并做出相应的承接对策.结合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做好区域主导产业规划和选择。将会极大加速该区域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选择产生的影响理论为主线.结合对新兴工业国韩国对华产业转移的产业要求和产业优势分析,详细总结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条件。并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及韩国产业对华转移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由于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也会呈现不同的产业定位.我国软件与服务发包发端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目前有向二线城市转移的趋势,而二线城市符合重点实施软件与服务外包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条件,对带动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之间协调发展非常有益.在服务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二线城市在一线城市的引领下,主动承接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是推进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最佳选择,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快速上升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地区竞争力水平,而承接产业转移是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原巢湖市产业承接与产业集群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推动产业集群的有效发展,并认为产业承接会在不同的产业产生差异性作用的结论,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根据地方特点有选择地承接,更好地推动地方主导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法对内蒙古东部盟市区域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地区除锡林郭勒盟以外,其他4盟市的区域发展均是由全区经济发展推动的.区域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第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更有区位优势,赤峰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具有优势,且二者优势相当.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两地在第二产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发展建议,为内蒙古东部区域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市各区域的水质与产业密度数据的收集,确定两者之间的拟合相关关系.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虽然天津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水质情况有所好转,但目前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以水环境的牺牲所换取,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水质污染情况仍旧严重.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并结合相应的国家政策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对水资源保护方案提出相关的建议,以缓解当前中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局势.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具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在构建中原经济区中背景下,发展体育产业可以选择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工业突破型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都市体育圈发展模式.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开发资源;突出政策效应,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引导加市场调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多种举措,发展都市体育圈.  相似文献   

10.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经济界常常谈论的问题.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文章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南省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河南省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从借鉴经典理论入手,分析了一个地区因其经济成长阶段及在全国工业化进程中所处位置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特殊要求,从人口规模、产业群与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主导产业选择与现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地区与其所处区域经济系统问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客观现象,随着苏南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中和苏北地区有序转移,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扬州的新兴产业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决定着其能否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本文在对江苏省产业转移和扬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扬州市新兴产业承接转移的条件,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比较优势、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和产值增长率定量指标,结合相关数据,对六安市各产业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铁矿开采与钢铁工业、机电与家电制造业等为六安市的主导产业,并且提出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成长,关键是主导产业的成长,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模型,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计算,得出山东省的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应坚持其主导产业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各个产业部门的结构效益、竞争力以及创汇能力,以期能使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依托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河北省承接产业的特点给予评价.其次,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工业的区域配置系数和区域专业系数,准确定位河北省的优势产业,并对河北承接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得出结论:对于京冀两地区产业转移,河北承接的优势产业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品、化纤制造;对于津冀两地区产业转移,河北承接的优势产业有金属矿选和皮毛制品、制鞋.最后,对河北省的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建议,河北省在顾全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提高还有较大的潜在促进作用.从实际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应通过主导产业更替机制、结构升级促进机制、福利效应发挥机制来构建转型升级的结构高度化模式,以在主导产业转出后保持区域福利水平不下滑;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梯度转移机制、静态极化机制和动态扩散机制来构建梯度承接的点域扩展型模式,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和放大区域福利正效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促进环境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出现产业融合趋势,产业融合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潮流之一.主导产业的产业融合趋势对一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研究主导产业的产业融合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发达国家主导产业的产业融合趋势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引起农业就业份额的下降,是一个国家在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向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转变时都必然发生的过程,这一转移过程是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逐步完成的。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大致保持在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还末完成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农业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农业就业份额仍占绝大部分比重。一般地讲,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和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20.
粤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面临经济底子薄、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倚重轻工业产业等问题,推动粤东区域经济大发展对广东全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政府管理因素、对外开放因素和区域创新因素等5大类25个指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粤东地区和珠三角、粤西、山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客观反映该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整体实力水平、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及政府管理意志较强等发展状态,提出该地区应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公共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和引入提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