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文化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发出《关于深入推进“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的通知》,强调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有效预防和戒除未成年人网瘾,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创建绿色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通宵达旦活跃在虚拟世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生活,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专利",一些成年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在网络诱惑下也纷纷"中招",成为"新型网瘾"的受害者."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就对当下"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三大成人"新型网瘾"的泛滥表达了不小的忧虑,呼吁各方积极努力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彻底消除"网络成瘾"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青年报》2021 年 8 月 6 日 A02 版报道:近年来,国家和监管层面十分重视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出台法律、政策和采取监管措施力度不断升级.2019 年 10 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游戏内充值行为以及宵禁时间等做出明确规定.今年 6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网络保护"专章,就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做出具体规定,为防网络沉迷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让家长们惊慌失措,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然而,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调查发现,网瘾中小学生具有喜欢到网吧上网、用手机上网、人际关系较差、对现实生活不满、与父母交流少、学业失败和缺乏休闲素养等特点.分析这些特点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启示,并提出家庭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瘾的心理学甄别及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强网瘾的预防与治疗刻不容缓.心理学研究表明,可从网络使用的特点和时间长短来判断是否网络成瘾以及网络成瘾的程度.为了有效地防治网瘾,需要采取的教育应对措施有:秉持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学校增设预防网瘾的课程内容,构筑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的网瘾预防体系,加强防治网瘾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25岁以下)规模为1.75亿人,由此带来的大学生"网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从上网现状、网络特点、网瘾表现、成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高职学院学生网瘾问题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据每日电讯报道,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近日说,目前我国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诸多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和网吧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诸多方便,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网络游戏以其绚丽的色彩、夸张的动作、多变的形式等特点吸引着许多未成年人。一些未成年人因此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来自CCTV《焦点访谈》的消息:据统计,我国目前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把未成年人从网络游戏中拉开,使他们摆脱网瘾,成为困扰现代家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网络游戏来势凶猛,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对待网络游戏呢?揭开她的面纱,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本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要理智地对待,不能盲目地排斥。  相似文献   

9.
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习得有害社会的犯罪手段等。减少或消除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暴力游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应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开发自主的健康的本民族的网络游戏产品;家庭、学校等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孩子沉迷网络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难题。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还会使未成年人的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右脑发育,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怎样防治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症"?  相似文献   

11.
10月27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二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增加新规定,建议国家采取措施,组织研发新技术,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表明对网瘾青少年的关关进入国家立法机关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徐涛  韩伟 《文教资料》2009,(16):233-234
大学生网瘾患者日益增多.网瘾的危害有目共睹.本文从网络自身、社会、学生心理、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网络"偷菜"游戏风靡校园,催生校园"集体无聊化"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本文客观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教育干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刘爱君 《学周刊C版》2011,(1):192-192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讨论了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及中职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学生在使用网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从网络文化分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提出解决网络文化问题关键是提高"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回放■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4名沉迷于网络戏游的未成年人在"蓝极速"网吧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13岁少年张潇艺在一家网吧连续上网36小时后,于次日纵身从24层的高楼跳楼自杀。■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兴县一名15岁的网瘾少年绳勒刀捅,致母亲受伤。网游成瘾引起关注网络封杀令正式启动当听到这些由于沉迷网游而引发的悲  相似文献   

18.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其表现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好处不言而喻,其出现本身更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会因为互联网优点的吸引才接触网络,其也没有过错,从这种意义上上来说,患上网瘾的学生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7,(6C):45-45
“‘网瘾’的泛滥会吞噬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我们,我们应该远离网吧,不沉迷虚拟时空,不长时间上网聊天。”5月20日,2000名来自南宁市中小学校的学生,共同倡议“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健康成长”。近年来,上网成瘾已成为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成为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一些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甚至沉迷于色情、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