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公鑫 《海南教育》2014,(12):36-36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之类的简单奖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  相似文献   

2.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耳塞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但缺乏真实,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因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灵活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  相似文献   

4.
王作文 《中学文科》2006,(12):32-32
当你走进当今的学校课堂,进入你眼帘的那些新课改所带来的新变化,一定会给你留下全新的印象。广大教师渐渐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探索出种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探究式自主性的学习模式蔚然成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你是否想过你的教学究竟是有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在进入化学复习阶段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得精力不够?既要抓好"优秀率",又要抓好"平均分",你感觉到分身乏术。"帮教"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能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  相似文献   

7.
宋乃庆 《今日教育》2008,(11):55-55
课堂不是“秀”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和谐、天然的过程,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的过程,是能直接反映新课程的理念与价值取向的课堂状态,是师生间的一种智慧,一种灵性,一种默契,一种没有经过刻意加工的自然想法,一种原始的自然美,是原创精神培养的真正源泉。在“杏星杯”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更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课堂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彩的课堂评价在于能激活课堂氛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教师教有所向、教有成效;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学有所得,从而为课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分钟讲到尾”。这种死气沉沉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存在弊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推进,新理念已日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真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是老师的向往与追求。可由于某些老师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盲目地跟风,拘于形式丢弃真实有效,使数学课堂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么求得课堂的热闹你有过类似的误解吗?  相似文献   

10.
唐琼芳 《考试周刊》2013,(12):34-35
本文列举了几个真实课例,阐述和展现了童心(你)给课堂带来的无限精彩:因为有了你——思维如此自由;因为有了你——人性如此温暖;因为有了你——语言如此诗意;因为有了你——错误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11.
段素萍 《教师》2019,(1):70-70
所谓“争议”课堂,并不是争吵课堂,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机智的教育模式,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争议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妙趣横生,达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课堂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呈现师生生命互动的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资源。有时,课堂上一些意外常常令人尴尬,或者引起课堂混乱。其实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如果教师能讲究处理的艺术,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挖掘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便能变废为宝,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善待意外,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等才是课程教学资源。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这些课堂生成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课堂会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并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这些课堂生成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课堂会因他而精彩。  相似文献   

16.
互动的课堂,是展示生命活力和生命意义的真正舞台,互动的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互动的课堂,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互动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互动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你从甲骨上走来,生动形象是你的姿态;你向竹简上走去,气势磅礴是你的风采。你双手一挥,挥动五千年华夏文明,你嘴角一扬,笑看亿万部名家之作。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让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臂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确保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将因学生的参与而更显精彩,同时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那么,如何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9.
胡佳 《现代教学》2014,(6):48-49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涵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但所有陈述“语文何为”的句子,似乎都没有把激情直截了当地置于重要的位置。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寻;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教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语文课往往是靠激情获得力量的。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精神发展史时,都会提到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提到语文课堂的情感温润,甚至他们的生命轨迹,可能就是由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偶然决定的。下文中龙小华老师选择当教师,不就是因为倾倒于大学时代吴老先生课堂上的激情风采吗?反之,一堂没有激情涌流的语文课,是无力给学生的心灵留下印迹的。请回忆一下,中小学时代那么多语文课,哪些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非是流淌着激情的,除非是拨动了你心弦的,你才会梦牵魂系,刻骨铭心。非但语文课,就是其他学科甚至理科的课堂,也同样需要激情的滋润。什么样的教师算是优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为最简单实用的定义,就是他有本事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也就是说,他能点燃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激情。就像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一样,激情也只有激情能够点燃。一个不热爱数学的老师,是难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