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已严重影响中国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尾气中的PM2.5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油品质量等级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均参考欧洲标准.介绍PM2.5的背景知识,对现阶段中国和欧洲的油品质量等级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油品质量等级与机动车(汽油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PM2.5的排放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部分。昆明市机动车具有轿车增速快、柴油车比例低、重型车发展平缓等特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尾机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昆明市执行了有关机动车排放检测标准,检测机构多使用稳态工况法和加载减速法,加强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汽车污染物排放负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工业废气排放加剧以及城市的气候因素影响,雾霾天气已经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也因此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认真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扩大绿化体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其他相关措施,对治理雾霾天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指出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北京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停滞不前、能源的过度消耗及不合理的消费结构、急剧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北京雾霾频发的最直接原因。在厘清北京市经济、能源、雾霾三者耦合机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构建北京经济、能源、雾霾耦合作用的雾霾治理系统从而对四大主流雾霾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进行动态仿真预测。最后,基于仿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理北京雾霾当务之急是绿化能源消费结构,其次是控制机动车相对保有量。同时,从仿真预测结果得到启示,未来对北京雾霾治理的重心需由生产性污染物排放向生活性污染物排放转移。  相似文献   

5.
方强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88+268-88
在我国,随着土地利用布局的重大变革,许多污染性工厂已迁出了人口密集的市区,从而使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由传统煤烟污染型转变为汽车尾气污染型。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许多大中城市,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受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城市空气污染已由煤烟型污染向交通尾气型污染转变。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哈尔滨市自2013年10月起每年都会出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都产生很大影响。通过查阅数据得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是雾霾的高发期,尤其2月份是污染出现频率较高月份。笔者分析认为,影响雾霾天气产生的因素主要是:"逆温""静风"等气象因素、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机动车排放尾气、焚烧秸秆。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这一年,"雾霾"成了全中国最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找出影响机动车减排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二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车辆使用增加年限、车辆排放标准和车辆使用油品进行比较,最终得出车辆使用油品对机动车减排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出市区后,市区环境空气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设立环保绿标路,限制"黄标车"行驶,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该文综述了环保绿标路的创建方式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环保绿标路的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发展经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其代价却是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雾霾天气已严重影响内地大多地区,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植被的破坏,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物质的过度排放,导致了温室气体,城市的高楼建筑增多导致的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聚集。本文针对雾霾伤害人体健康,甚至严重影响出行安全问题,设计雾天警示口罩,提高全民对雾霾的防护能力,降低雾霾危害群众健康程度,同时减少由于雾天能见度低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雾霾天气出现最多的一年。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意在通过汽车尾气"脱硝"装置的设计与研发,减少汽车尾气中硝的排放,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人身体的伤害并起到净化空气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苑 《今日科苑》2013,(6):46-48
大范围雾霾因冷空气较弱事实上,这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的持续,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8)
近几年全国各地雾霾天气频发,尤其是河北省雾霾污染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为了解决雾霾污染,人们从多方面对雾霾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依据中文文献讨论了河北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冬雪 《百科知识》2013,(7):31-33
悬浮颗粒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形成的气溶胶,其粒径范围为0.1~100微米。粒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称PM10。悬浮颗粒物中的PM10和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共计10省区市出现了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污染最严重是京津冀区域。在北京,整  相似文献   

16.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8):20-21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造成的。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比PM2.5还小的纳米颗粒也同样引人注目。纳米颗粒是指直径介于1~100纳米的天然或人工材料,显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人民群众多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的提高,如何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机动车污染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并探析了基于机动车污染排放规律与特征的模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很严重的挑战,乱砍乱伐、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及部分工厂污水的排放,使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沙尘暴、雾霾天气、饮用水资源的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用破坏环境换来的GDP的增长的恶劣后果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已显露出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人口和能耗的增加,大气污染日益增多,秋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发生,成为污染的重灾区,严重影响了市民正常生活和城市快速发展。文章结合西部某城市雾霾天时长给城市生活生产带来危害和制约,进行了全面分析雾霾天时长原因、危害,提出科学的预防与防治对策。对其它城市雾霾天气的预防与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6,(7):92-93
雾霾污染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人群身体的损害要比没有运动人群的身体损害要大,换言之,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的弊处大于益处。本文主要通过雾霾的主要成分PM污染对运动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他危害等进行研究谈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一是缺少研究雾霾污染对运动者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二是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