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低年级儿童绘画心理和生理特点,将"儿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
七八岁正是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担任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儿童心理、生理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加强对儿童黄金时期的美术行为引导,让儿童在轻松的学画中直接感知、体验客观事物,活跃思维,宽泛情趣,体验人文关怀,享受成功喜悦,使儿童既学到知识,又掌握绘画技巧。这样既安然渡过儿童绘画低谷时期,又能把儿童绘画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让儿童在另一层次上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教育观念不断发展的今天,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美术教学,至今仍然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对其作品的情感体验与表现等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和分析后,方能找到答案。本文就此根据我所占有的文献资料和我在重庆市部分小学调研过程中所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研究性的提出——小学低段儿童(小学1、2年级学生)绘画是其情感的体验与表现之物化。并将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加以论述:儿童绘画是其情感的体验与表现之物化;儿童绘画的情感体验方式;儿童绘画的情感体验的表现方式。因此,要了解儿童的绘画,要搞好儿童的绘画教育,就必须从研究他们的情感体验方式与表现形式入手,并探索作为指导儿童在绘画中充分表现自己情感体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让高年级的学生过把”主编瘾”——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望,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习作、打印、整理分类、编目录、写“编者的话”、给作文选取名字、制作绘画、给文章配上插图……语文、电脑、美术课上的所学都将派上用场,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全方位历炼。  相似文献   

5.
英语写作是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恐惧的写作心理、单一的写作心理、无用的写作心理、理想的写作心理和简单的写作心理,这些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写作效能。因此,构建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策略学习的写作心理模型是修正不正常写作心理状态,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研究儿童绘画的特点,首先要了解儿童绘画的心理。 不论是学前期还是小学阶段,不论对绘画进行过有意识的培养与否,儿童对绘画感兴趣具有共性,因为绘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教师掌握了儿童的绘画心理,对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很有帮助。 一、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的绘画心理差异。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觉察到,当儿童处在四~六岁的年龄阶段时很喜观在纸上、墙壁上、地上画来画去,  相似文献   

7.
正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心灵是海阔天空的。要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绘画就是那把打开儿童心灵窗户的钥匙。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绘画进行辅导时,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对于不同时期的儿童,应当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造型训练,能有效结束学生随意绘画的习惯,帮助他们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促进儿童绘画兴趣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墨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绘画形式。水墨的韵味和奇妙无穷的变化常常令孩子们兴奋不已。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今天,怎样使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不受传统绘画模式的束缚,同时又能尊重童心,保护童真与童趣,鼓励儿童大胆地表达真情,获取美感体验,这一直是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源自心理学家荣格的自性理论,通过曼陀罗绘画能激发绘画者的自性原型,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操作简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重体验、玩变式、拓空间等方式发挥曼陀罗绘画的疗愈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情绪得到宣泄,发现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儿童美术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通过绘画作品,可以解读儿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帮助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绘画作品能投射出儿童的心理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儿童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儿童绘画是儿童本体在寻求确证过程中的一种符号冲动,它在实现着记述事件和表达感情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儿童试图超越现实时空的努力,这是儿童绘画的本质所在。儿童绘画通过线条、色彩等形式要素,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在符号使用上与语言功能接近。正是通过符号媒介,儿童绘画与英语学习和写作,共同参与了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三者统一于借符号形式确证自我这一本质上。在教育中,三者的结合则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全面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正处于直观性、形象性思维阶段,运用绘画型日记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极好的尝试。所谓心理绘画就是要尝试运用学生的图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在心态,呈现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知。提出要强化交流,用心理绘画搭建情感交融桥梁;强化表达,用心理绘画创设心声倾吐路径;交流分析,用心理绘画构筑话语交互平台;探寻开掘,用心理绘画捕捉健康良好资源;交流展示,用心理绘画创设成功体验通道。  相似文献   

14.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过程贯穿着对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与体验,其知觉、反省、制作三大心理系统具有直观性、直觉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受到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深刻影响。教育者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感知活动、充裕的绘画创作空间与时间,在适当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型作文把习作训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降低了写作难度、放缓了写作坡度,使学生更容易获得写作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微型作文的训练目标更集中、更有针对性,更便于磨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达到"汇小溪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的理想习作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们因对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情感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的融合。教师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把阅读和写作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并通过情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情感教育。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唤起学生哪方面的情感,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作文起步的一个特殊阶段。而如今,我们的生活正被各式各样的节日充盈着。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如果把写作与儿童喜欢的各类节日生活相整合,快乐、浪漫和丰盈的节日活动就能成为写作的素材,让节日体验、情感、历程化作绚丽多彩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让高年级的学生过把“主编瘾”———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望,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习作、打印、整理分类、编目录、写“编者的话”、给作文选取名字、制作绘画、给文章配上插图……语文、电脑、美术课上的所学都将派上用场,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全方位历炼。在本次作文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第一、二板块的展阅、介绍),在梳理中提炼(第三、四板块的回忆、思考),在表达中升华(第五板块)。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展露过程,展现自我,展示个…  相似文献   

19.
戴如静 《考试周刊》2013,(7):196-196
绘画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能独立思考、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在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美术教学都在活动中、游戏中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运用想象,经过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  相似文献   

20.
李文馥 《学前教育》2006,(11):38-38
儿童画具有多种教育功能,自主性绘画把这种种教育功能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启迪儿童的心智,激发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来提升儿童绘画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