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熔坪 《教育》2014,(10):41-42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落实公平教育。学校实施四大工程,让每一位教师诗意地幸福工作。学校认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秉承“办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书香式生态学校”的理念,把“以老师为本,让老师幸福,计学生快乐”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创建幸福学校的背景下,面对农村初中师资队伍稳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等问题,以教学改革、德育创新、教师素质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团队”和“德育创新工作团队”,实施幸福学校创建工程.通过“快乐德育”、“减负增效”让学生幸福成长;通过“让老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让老师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的专业心态”让教师幸福工作;通过幸福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让整个校园形成了积极向上、幸福成长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九中成为人民满意的名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生命、和谐、快乐、幸福”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努力把我校发展成“内涵丰富,理念超前,质量一流”的名牌学校.  相似文献   

5.
<正>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育幸福的学生内容简介:一本阐说教育理想、创意教学,研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著作。全书共分三辑:"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你是人间四月天",在深刻揭示幸福教育的功能、作用的同时,通过对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名校、名师的深度报道,生动地描绘出了"幸福教育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姜昌财 《新教师》2019,(9):24-25
2016年8月,笔者调到北门小学担任校长。几年来,在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和升华学校的办学精髓,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基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提出了“和谐教育”办学思想,倡导“和谐育人”和“育和谐人”,通过践行“和谐教育”,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位家长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7.
有些老师甚至有些学校的领导认为,音乐教师很轻松,上课无须备课,上课前更不需要做课前准备工作,上课时,音乐教师只要手拿一本课本,或拎一只录音机在课堂上放放录音让学生听音乐或跟着唱就是了,有的学校甚至将音乐课省略,或把音乐课改上其它“重要”的课,音乐课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把音乐教师上课的工作量津贴定设为比其他课时标准低,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这所老牌名校在率先引进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教育理念和课型模式之后,充分认识到名师团队在“有效教育”课改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一直坚持把打造名师团队作为课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全校乃至全省课改试验浪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重庆市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兼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兼善教师围绕“新观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新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双新,双发展”课改理念,孜孜不倦的努力践行:教师实践课改,体验课改;学生置身课改,受益课改;家长关注课改,参与课改。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农村学校进行英语课程改革虽已有一段时间,但目前教师还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观念上转变的开始,还不懂得具体操作。如何尽快地让“课改”这一新事物为学生、老师接受,如何让课改在课堂上真正得以实施,笔者作了以下探讨和思考。一、邀请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巡回上研究课,以减少新课改的探索时间目前,在农村中学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11.
玉林北流市为提升“教育竞争力”,从2010年8月起,全面启动“幸福教育工程”方案。方案提出,要把“幸福”作为本市教育发展的理想和追求,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的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将北流打造成幸福教育之城”这一目标展开,把“教师幸福与否、学生快乐与否、家长满意与否”作为“幸福教育”的三大衡量尺度,把“幸福教育”打造成北流市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待遇在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改善,但一些教师感觉“幸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当职业的倦怠在我们心田潜滋暗长,功利主义侵入了我们灵魂的时候,“做一个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就成了一种美丽的愿望。因此,学校要让教师在教育中充满梦想,在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让教育成就教师,这样的幸福才会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正幸福教育就是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学生作者: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组专家,研究员(二级教授),特级教师。内容简介:这本书是阐说教育理想、创意教学,研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著作。作者对幸福教育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深刻揭示;并通过对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名校、名师的深度报道,生动描绘出"幸福教育的样子"。其中不少文章公开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教育就是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学生作者: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组专家,研究员(二级教授),特级教师。内容简介:这本书是阐说教育理想、创意教学,研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著作。作者对幸福教育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深刻揭示;并通过对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名校、名师的深度报道,生动描绘出"幸福教育的样子"。其中不少文章公开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10,(2):70-75
“有书读的人生,才是阳光的”。这是我们遵循的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和教师、家长一起读书。做快乐读书人,成为书友”。这是我校的特色。 学校的老师努力做“幸福的读书人”,大家听100场报告,读100本好书,品100节好课。集100篇案例,写100个教育故事。并邀请众多专家共话读书。老师们感受到在喧嚣的潮流中。做一名思想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正>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育幸福的学生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组专家,研究员(二级教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内容简介:一本阐说教育理想、创意教学,研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著作。全书共分三辑:"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你是人间四月天",在深刻揭示幸福教育的功能、作用的同时,通过对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名校、名师的深度报道,生动地描绘出了"幸福教育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袁明明 《云南教育》2009,(10):42-4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和学校。要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打造一支家校合一的优秀教育团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部分学校的一些教师采取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全面启动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北京通州二中着力心理教育,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差异。我们请到李燕杰教授讲“教育的艺术”;何立缨教授讲“教师的权力”;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讲“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育人工作”;161中徐嘉贵校长讲“健康促进学校”;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讲“敬业爱生”等等。这些高水平具有极强说服力的专家报告,使老师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极大地…  相似文献   

19.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教育探索》2006,(11):F0002-F0002
名家掌舵名师荟萃校长赵绍友是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连云港市首批名校长。他编著并出版的《德育工作艺术》、《邓小平教育理论专题研究》等部专著,获得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涛中,他敢为人先,提出了“全员德育”、“自主管理”和“经营学校”等许多颇具创新性的管理理念,主张“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在港城享有盛誉。他不断地调整与优化课群结构,促进了新课程理念的交融与落实。在他的影响下,市《苍梧晚报》“111”学习型家庭系列活动开展得家喻户晓;学校打造出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市首批名师及学科带头人8人、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80余人,平均每三位教师中就有一位是教学骨干;学校的“学生乐团”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德育工程内涵发展为了实现“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作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学校的德育优势主要体现在四大工程上,即班主任的“老带新”工程、青年教师的德育辅导员工程、班级的自主管理工程和德育理论的实践工程,通过开展感恩月、自救自护、“做名牌学生、创名牌班级、为名校争光”等系列教育和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成立家长学授、学生爱心基金会和学生自治管理学院,不断地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时空,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人的健康发展服务。在重实效、重体验、重过程、重体乐的宏观背景下,德育从校园文化构建的视角,营造了和谐而灵础的育人环境,走上向内涵发展的快车道。校本研训到边到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自主管理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纽带,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落实“学、讲、研、赛、评”为核心的校本研训制度,突出一个中心(教学),规范两种行为(集件备课和教师学习),狠抓三风建设(教风、学风和班风),强化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