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是老山前线一位初学新闻报道的普通战士。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自从1987年订闭《新闻知识》刊物以来,我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年来,我利用战斗间隙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友报》、《文山报》等报刊,电台采用了26篇。用稿率达到80%以上,被上级先后两次评为“优秀战士报道员”,在团最近召开的战评总  相似文献   

3.
杨玉辰是我的战友,但我在部队时没有见过他的面,只是从《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报通讯》上经常见到他的大作——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思想评沦、杂文、新闻理论和诗歌,散文、山东快书、快版书和诗歌等方面的作品。有的文章,被我作为范文来读。 1990年8月的一天,我到军报通联处索取《新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爬格子”。3年来,我发表稿件两百余篇,并且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这得益于她——《解放军报》这位亲密战友的热情帮助。搞新闻报道我是半路出家。记得在初学时的那些日子,写作的路之坎坷,如履蜀道。每次投出稿子,都遭到了编辑的无情“枪毙”。一次偶然的机会,政委到连队检查工作,当他得知我是一位“狂热”的新闻写作迷,只因缺乏扎实基础而投稿无门时,一边鼓励一边翻开《解放军报》,耐心细致地帮我讲解累累碰壁的原因。从此,过去不会利用身边资料的我开始热爱上了军报。…  相似文献   

5.
冯龙 《军事记者》2006,(3):72-72
前不久,与一位久别的战友偶遇,他不解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搞新闻报道了?我时常在报刊上目睹你的大名,是不是与编辑‘勾兑’的结果?”我说:“这源于《解放军报》给我的信心和鼓励。”2003年初,“半路出家”的我被任命为西藏军区某山地旅新闻干事。一些好心的朋友劝慰我:“写稿难、发稿难,‘三分靠写,七分靠关系’,没有这七分关系,我看你还是趁早拉倒吧!”生性倔犟的我不信邪,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函授学习。在《解放军报》编辑老师的辅导下,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2003年8月,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才艺展”活…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1999年度优秀特约记者、优秀特约通讯员评选揭晓了,20位同志被评为解放军报优秀特约记者,73位同志被评为解放军报优秀特约通讯员。我们向入选者表示祝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在提高稿件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为军报提供了许多优质稿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一、被“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两个栏目采用的优质稿件多。“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两个栏目刊登的稿件,都是一事一报的短新闻,新闻性、可读性、指导性强,稿件质量高。它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当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跨进营门先认亲》刊登在今年6月19日的《解放军报》第三版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禁不住热泪直流。是啊,在军报上稿是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两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如今终于如愿以偿,我怎能不高兴呢?回顾两年来的新闻写作历程,可以用“热恋”两字来表达我的痴迷程度。每天发下的《解放军报》等报,班里第一读者与最后读者肯定是我,我对报纸的爱惜与享用的程度如同守财奴惜金如命,为此还经常跟战友们红脸粗脖子。每当自己头脑中产生灵感,哪怕是“半夜三更梦醒时分”,都要拿起笔杆子操练。每当嗅觉中闻到有…  相似文献   

8.
“只要问题抓得好,不跑不送照上搞。”这是他从写稿中悟出来的一条体会。厚厚的见报剪贴足以验证他这句话。不信,请看去年岁末的事实;12月16日至30日短短半个月时间,《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就刊发了他5篇稿件,且都是“大块头”。其中“河南嵩县亟需五方面人才”一稿在军报发表后,他收到四面八方的来信:感谢的、请搭桥的、谈理想见解的、表决心的……他,就是河南嵩县人武部新闻干事王天立。今年29岁的王天立原是济南军区某团专职报道员。他曾先后两次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和石家庄等地两用人才函授学院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了。这期间,我曾与一些记者们进行过抓新闻的竞争。1989年9月,我部“猫耳洞函授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等111家报社的记者应邀参加毕业典礼。当时我想,在这种场合,我这个无名小卒,还是躲得远一点;可又一想,搞新闻就要“抢”,即使见不了报,对自己也是一个锻炼。于是,我从7所大学派教师专程到前线辅导战士学习的角度下笔,写出有新意的报道,很快被《解放军报》和《中国教育报》刊用。  相似文献   

10.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2.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3.
徐正强 《军事记者》2009,(12):61-61
10年前,朱铭还是77556部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战士,对新闻基本业务知识一知半解。10年后的今天,他却有近千篇新闻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军内外数家报刊、电台发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0多次被西藏军区后勤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表彰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倪孝才、李闫报道:“我能够在5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兖州电视台聘为记者,多亏部队十多年的培养,多亏新闻报道工作锻炼我成长!”7月5日,空降兵某部转业士官报道员周广慧在该部新闻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动情地谈起了自己从事新闻的经历和体会。 周广慧1988年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他开始拿起笔讴歌军营生活。没想到他的第一篇处女作《节日楼前静悄悄》便上了《空军报》的头版头条,他一下子便成了该部的新闻人物。此后,他担任报道员12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空军》、《新闻与成才》、《湖北日…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30日,《前进报》在二版“兵的故事”专栏刊发故事《今天,不许喊“报告”!》,受到读者好评。这篇稿子通过新兵赵文威讲述自己在下连前的一次训练中,班长不允许喊“报告”的故事,挖掘出了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被《解放军报》“军媒视界”专版转发。此稿较好地实现了故事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对于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新闻价值,创新新闻写作方式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报道:12月中旬,海南军区某海防团退伍士官、报道员谢大强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商旅报》聘为记者。谢大强1995年12月入伍,自1997年开始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学习新闻写作。为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中央党校举办的函授学习,刻苦攻读理论书籍,并虚心向编辑记者请教,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60多篇(幅),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海南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谢大强于去年12月初退伍后,正值《商旅报》招聘…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案头,堆满了何培勇的各种见报作品。那一幅幅构图新颖,粗犷隽永的画面,那一张张色彩艳丽、构思独特的杂志封面,还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的摄影作品近1000余篇(幅)。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各类影展和比赛,数10次获奖.他先后8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两次被评为“建设精神文踢”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新闻单位评为“模范通讯员”,并荣立了两次三等功,稿件被集团军、师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 何培勇,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还在上初  相似文献   

18.
星期六的下午,随手拈来一张《战友报》,竟发现有两篇文章,分别署名为崔振林、崔振海。出于好奇,我找到崔振海一则和,果真二人竟是亲哥俩!1989年8月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崔振林,在学习写作课时,由于老师向学员推荐了《新闻与成才》,使他沾上了写新闻的“瘾”。谁知,穿了40余篇“佳作”均未被采用。看来“硬拼”不行。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办的新]闻函授班。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的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他将“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了在张家口某弹药库当兵的弟荣崔振海。偏…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20.
无悔的选择     
从军5年,有4年是走“新闻”路。 记得那次新闻干事到基层物色报道员,我拉着新闻干事的手苦苦要求到团报道组搞新闻,并把以前发表的几篇“豆腐块”拿给他看……就这样,我放弃了当班长、报考军校的机会进了团报道组。在先后投出70余篇稿件都如石沉大海的情况下,我敲开了郑干事的房门。郑干事每年都被省军区和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并且三次荣立三等功。我找他“拜师学艺”取经。但他只丢给我一句话:“路要自己走,志要自己立,梦要自己圆……”临出门时他还送给我《新闻简明教程》、《新闻标题制作100例》、《耕耘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