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媒体已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捷条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网络流行骚语、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均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博客、微博、微信、QQ、手机报和微讯等新媒体的基本特征,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档升级"的优化,掌握怎样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的方式方法,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问题,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实做好,力求成效。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媒体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观念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更好地提高在校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意识,并且利用网络新媒体充实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间接或直接地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这应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存发展带来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动向,进一步弄清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有效开展网络德育的关键,对高校德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归纳和提炼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了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积极的影响和负面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快速的融入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新媒体已经逐渐的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重要的行为导向,依据新特点,医学生医德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医德教育,达到提高医学生医德认知和医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沟通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因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而不断改变和重塑。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新生事物最直接的接受者,受到网络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主体的网络消费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希望能对大学生更科学地进行网络消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微博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中广受青睐,成为其用于实现知识获取、思想与感情表达、完成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网络渠道。由此,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式和空间。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情感与交往等方面的影响,力求准确定位网络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微博等新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薇 《学周刊C版》2014,(11):13-14
微博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中广受青睐,成为其用于实现知识获取、思想与感情表达、完成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网络渠道.由此,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式和空间.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情感与交往等方面的影响,力求准确定位网络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微博等新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阅读正成为全社会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的多样性、丰富性、开放性、互动性呈现新媒体强劲的增长势头,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获取信息带来了空前的快捷,本文对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中获取正确的知识及健康向上的信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互动传播模式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新媒体的互动氛围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双重标准。高校要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遵循新媒体互动传播规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网络舆论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合力,共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构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语境下揭示新媒体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在本质关联是全面理解和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新媒体的优势特质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决定的;另一方面,新媒体所衍生的虚拟功能又超越了这种技术的规定,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活动方式,展露出了崭新的创业教育机遇和价值.遵循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创业教育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视角,明晰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造成的困境,以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媒体路径建构的规范与原则为逻辑基点,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的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交友观念、生活方式、学习导向和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高校应树立服务意识,加大新媒体教学手段投入,将新媒体纳入到现有教学体系中。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互动的理念。学生应充分调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关注和使用。一方面,微博的海量信息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另一方面,微博独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微博的正负面影响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占领微博阵地,加强研究微博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迎接微博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随机调查的客观信息为依据,运用信息距离理论,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偏离距离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培育机制建设,改善其成长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理想与多元、现实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小偏离距离,使其逐步接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的媒介和方式,打造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以其多元化的内容、精准的人群定位、独特的交流模式以及社区化的运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势及B站深得大学生群体青睐的原因,探究通过互联网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让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内容以娱乐交往居多,话题讨论以时政就业为主,表现出网络依赖及法制观念淡薄等特点。这要求高校辅导员熟悉学生的网络话语,善于利用网络,传播正面信息,传递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大学的育人成效。大学生的消费多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并呈消费活动逐渐增加的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其生态文化意识,文章意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消费观,为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奠定基础,为大学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e attitudes and the self‐efficacy that characterize learners relative to the Internet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ers’ motivation, interests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e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Meanwhile,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shape learners’ attitudes and online behaviou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owards the Internet, and explores the rol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play in their Internet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demonstrat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adequate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more inclined to view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ool—a functional technology.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that is, male students demonstrate Internet attitudes that a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ir female peers. Furthermore, students who perceive the Internet as a leisure tool (e.g. as a tour or a toy) show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communicative self‐efficacy than students who use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echnology.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to take them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ir instruction. Lastly, this study serves as a starting‐point for research that more broadly explores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18.
A podcast is any digital media file, or series of files, distributed over the Internet for playback on portable media player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ttitudes, perceptions, and use of podcasting as reported by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at a large American Midwestern university. The results of two online surveys were examined,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items related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udents use podcast materials largely for reviewing concepts and issues raised in lectures that they have previously attended. While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agree that podcasts help students learn, students are less sure about whether podcasts improve instructors' teaching. The authors argue that podcasts can help instructors change face-to-face instruction from traditional didactic lectures to mor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并且日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微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新力量,如何利用就业微博平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里以新浪微博为例,具体分析了国内10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官方微博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而对高校就业微博平台的立体化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整个人生活。大学生正日益成为计算机网络主体,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利用网络,造就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