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发生撞击并迅速改变运动状态,这是碰撞.如果两个物体接触时恰好同速,并能继续相互作用一起运动,那就不是碰撞,而是推动了.  相似文献   

2.
在相遇或碰撞问题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两个物体在碰撞前瞬间的运动情况,则可能是两物体都运动,也可能是一动一静,这要根据题意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倪一宁 《物理教师》2000,21(6):30-30,33
通常讨论的二体正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前后两个物体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不存在两者之间的切向滑动磨擦力.如果不是正碰撞,例如在碰撞前的瞬间这两个物体有横向的相对运动,在碰撞的接触过程中两者间便会有滑动摩擦力f出现.当f与纵向碰撞力N在数量级上相差不大时,其作用便不可忽略.碰撞的全部接触时间也是N的存在或者说N的作用时间,记为△tN如果将f的存在或者说作用时间记为西△tf,那么△tf必不可大于△tN,因为脱离接触后f便不再存在.f的作用使物体间横向的相对速度减小,如果在NtN结束之前,横向相对速度已减…  相似文献   

4.
1 碰撞问题中的两种重要模型 碰撞,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碰撞问题主要有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静止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并挤压的两个接触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之间·如果两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如果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有相互的静摩擦力·这里所指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6.
1.凹凸啮合说:这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 … ” 一留单一、填空题 导1.英国科学家牛顿概括了 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2.我们把物体 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3.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个力就彼此平衡. 5.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并且作用在 ,这两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6一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是。 和ll-j。 ◆‘。。i。_■—_—。___一7.一胶鞋的底部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样是为了通过二、选…  相似文献   

8.
1碰撞问题中的两种重要模型 碰撞,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碰撞问题主要有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9.
两物体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中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后两者合为一体,以同一速度运动,则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此类碰撞物体  相似文献   

10.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11.
1.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让如果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比如水平地面上靠住一起的两个小球、挨在一起的两张课桌等。虽然它们相互接触,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推着一车梨去赶集,走了一段路,问路边的小孩:"小朋友,请问到前面的集镇,还要走多长时间啊?"小孩看了看他,想了想,告诉他:"如果您走慢一点儿,不超过半小时;如果您走快一点儿,可能要走一个多小时!"他很生气,哪有快走比慢走花的时间还多的道理?他认定小孩在说谎,逗他玩呢。于是,他加快脚步,推着小车向前走。不  相似文献   

14.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15.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碰撞问题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是由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状态,判断两物体碰撞后的可能运动状态;二是由两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推测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情况.解答碰撞问题要求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等知识.分析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建立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碰撞模型有下面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运动的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从一个物体运动到两个物体运动,是学生学习行程问题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17.
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术语,即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如行驶的机动车在动力停止后不马上停止前进,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变位置,都是由于惯性的作用。如果把这个定义分成两种的话,那么,可以给它起个名字,一个叫“运动惯性”,一个叫“静止惯性”。如果从前进意义的角度去衡量它的价值,我觉得运动的惯性优于静止的惯性。  相似文献   

18.
重点解读一、位置距离路程速度如图1-1中的A、B为两个地点,这两个地点也称为位置.A、B两位置连线(图中虚线)的长度叫做距离.如果某物体(如某人)从A位置沿着弯曲的路线(图中实践)运动到B位置,那么物体运动的路程就是弯曲路线的长度,这时物体运动的路程比A、B两位置的距离长.当然,如果物体从A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一、学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以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怀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例  相似文献   

20.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