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2.
正同学们,我国著名女作家茹志鹃读书十分讲究读懂、读熟、读透。在她家书房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条幅,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煮书"。她常常对青年作者说:"对于读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熟的。"  相似文献   

3.
毛尖 《快乐阅读》2014,(11):23-23
<正>网上在传30部电影中的经典读书镜头,从《傲慢与偏见》到《蒂凡尼的早餐》,从《朗读者》到《偷书贼》,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到《萨冈》,镜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不过,这些美丽的读书场景,要是我外婆看到了,肯定嗤之以鼻—都是花架子,就像奥斯汀让伊丽莎白读书,是为了让她以文艺青年的身份遇到达西。一句话,电影中读的都不是书。《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在图书馆里看书,有哪一位观众关心她读的是什么书?都知道这是导演为了帮她凹  相似文献   

4.
正网上在传30部电影中的经典读书镜头,从《傲慢与偏见》到《蒂凡尼的早餐》,从《朗读者》到《偷书贼》,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到《萨冈》,镜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不过,这些美丽的读书场景,要是我外婆看到了,肯定嗤之以鼻—都是花架子,就像奥斯汀让伊丽莎白读书,是为了让她以文艺青年的身份遇到达西。一句话,电影中读的都不是书。《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在图书馆里看书,有哪一位观众关心她读的是什么书?都知道这是导演为了帮她凹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听说你们特别喜欢读书。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最近都读了哪些书?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生:哈利·波特的魔幻小说。生:郭敬明的《临界爵迹》。师:同学们确实很喜欢读书,而且课外阅读的绝大部分是小说。这样吧,上课前我也推荐大家读一篇小说。(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6.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7.
崔卫平 《教师博览》2012,(12):46-48
一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自觉地从中国传统小说中汲取营养的小说家。她非常推崇传统世情小说,自述《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还说“《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同时,  相似文献   

9.
关于读书,我随便说一点。 我读书不是读得最好的,有很多书别人读过,我都没读。还有别人非常热爱读的,我老读不完,比如说《战争与和平》,写得好,我也看过多次,但是读不完。还有《百年孤独》,我也读过,有一次都读到五分之三以上,快到五分之四了,我死活不读了,因为觉得这位大师的路子已经被我给掌握住了,就不想再看了。当然还有《追忆似水年华》,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读完。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由《黑龙江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哈尔滨市部分小学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顺利召开。会上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了对读书的一些心得。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辑魏永生老师主持了座谈会并首先谈了读书与工作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跟大家分享了他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的一些感受。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果乃玉老师讲述了她的读书经历。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祁敬伟老师从"我是一个爱书人,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在书中感悟着人生的哲理,我在书中发现自己,读书读出语文老师的人生"五个方面谈了她的书中人生。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舒艳春老师谈了她是如何通过读书来积累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教育理论功底更好地去开展教研工作的。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翟露老师从16岁起开始读《红楼梦》的经过与心得令人耳目一新:随着时间地不断推移她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去读,渐渐地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寻找自己与文中主人公的共通点,从而去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深层次地去解析红楼。(见本期翟露老师的文章"我的‘红楼’情结"。)复华小学的王传贤老师说了如何通过读书提升个人自身气质,积累丰厚的底蕴。新阳路小学的蔡生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将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必须"转变成...  相似文献   

13.
雪泥鸿爪     
少年凭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走进书门,读大学和研究生也是狂乱地读小说、读细节。等到中年读数育书,读哲学书,才真正懂得咀嚼书的学理。朋友送我《传世藏书》120卷,读过的不多,赶紧读吧。读一本书经历一次生活拷问!  相似文献   

14.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15.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春节来临的标示是父亲在书房写春朕,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治家格言,上联还恰好是家族中男性命名的辈份排列。父亲三十多岁之前已长髯齐胸。他秉烛夜读时,不像小说中的美髯公关云长那样读兵书,而是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教育》今年1、2月合刊上我读到了常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本让你静静流泪的书》.写的是她引领学生读《一百条裙子》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谈读书的对联 邓拓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燕山夜话》中,就有许多提倡读书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书赶快读》,提到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说“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安徽泾县人。这副对联的上联我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写的另一副对联,也是关于读书的,联云:  相似文献   

18.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还增加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虽然"名著"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典范性,但由于大多数的名著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改变初中生阅读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整本书阅读分为四部分:导读——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助读——制定反馈机制、确定研究主题、展示部分成果;研读——探究翠翠的爱情悲剧;延读——对比其他作品,探寻乡土小说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