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康卫国 《中学生物学》2005,21(12):14-15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就是以爱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水平产生和谐共振。使得学生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的教育。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渗透和谐教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入手,协调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能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学中应体现和谐教育。而体现和谐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谐校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须做到:校长——形成教育智慧;教师——打造和谐团队;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成燕娟 《现代语文》2009,(10):89-89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的教育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真谛,而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课堂能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情境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周围世界“为源泉,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建立人文、科学的校园环境文化和创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在30多年的教学和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了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全面和谐教育是社会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师德建设、多元评价学生、关注家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四大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教育要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与全面发展。大学和谐教育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和谐与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在于能帮助他们很好地促进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与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是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美育为桥梁,使德、智、体、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本文具体阐述了会计学科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和谐教学重点强调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的教育理念把和谐的师生关系摆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教育、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呢?  相似文献   

15.
石发美 《中学生电脑》2011,(6):20-20,22
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实施和谐的教育,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以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宗旨,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基础,以教学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构建幸福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中推行幸福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通过创建和谐校园,表彰激励先进师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中体验幸福,享受幸福,进而去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审美教育对造就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人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审美教育对造就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人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审美教育对造就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人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宗旨,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教学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