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辰同志的第二本杂文集即将出版,好事一桩,可喜可贺! 这本文集冠名《胆识论》,甚为贴切。它概括了杂文写作的前提和要义,反映了作者为文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书名,勾起我心里想说的话。 杂文这种文体,用鲁迅先生的话讲,是“匕首”,是“投枪”,是能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杂文作者“应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以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使不是东西者流小不舒服”。换句话说,杂文的本质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是批评的、战斗的、针砭的。这就决定了杂文作家不仅要有文学才情,更必须有胆有识。没有…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把鲁迅的杂文比作“匕首”、“投枪”。的确,鲁迅在革命斗争中写下的大量杂文,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战斗性,不愧是现代杂文的典范,就表现方式来说,这些杂文可以说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即不仅是一般的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而是刻意追求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情理的融合。正是这一点,使得鲁迅的杂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它给予读者的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感情的熏陶与愉悦。  相似文献   

3.
经鲁迅先生的身体力行而大放异彩的杂文,建国之后步入了坎坷的历程。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与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敌我性质转化为人民内部性质。于是,杂文这个曾经“致敌于死命”的“匕首和投枪”一时间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社会上好多人包括文艺界的许多同志都存有这样的疑虑: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时代,以批评性、讽刺性、战斗性见长的杂文还有没有必要再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4.
对于二炮原宣传部长赵化南这个名字,爱浏览报刊的人也许并不陌生,它常常见诸报端,且与一篇篇精妙的杂文连在一起。他犹如社会生活前沿的一名忠诚哨兵,几十年如一日,用“投枪”和“匕首”干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领时代的风云,扬时代的正气,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A采访中,我问赵化南:你是怎样想到写杂文的?写杂文既出不了名,也挣不到多少稿费,还可能会“得罪人”,到底图什么呢?他回答说:“主要是兴趣。我这个人有个“癌癖”,一旦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要硬着头皮子下去。特别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有了感想、心得,…  相似文献   

5.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杂文不难写,只要掌握好“三段论式”就是了.这里所指的三段论式,大抵是开头引出一个可资生发的由头作“兴”;然后撷取报章杂志上某些相应的材料加以印证,过渡到发挥和议论部分;最后用点睛之笔带出几句警策总其成.于是功德圆满,大作告成.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杂文真有程式,那就不是战斗的杂文,而是杂谈八股了.内容决定形式,杂文利似匕首,快如投枪,具有短小、泼辣、犀利和明快的特点,正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体现,是因为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这个“杂”,除了要求题材广泛,内容的“杂”而外,当然也要求形式的“杂”:短小精悍,还要不拘一  相似文献   

7.
杂文六弊     
写杂文本来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许多杂文家,竖旗文坛,横扫千军,誉满当世,而现在弄得有点玄,坊间出书。大学讲义、名人演讲,喋喋不休地谈杂文作法,似乎写八股,怎样破题,怎样起讲、入手、起股,怎样束股;一些杂文说教,也诌些“短小精悍”、“因小见大”、“尖锐洗炼” ,“匕首投枪”之类的天经地义、不说也明的多余话。所以写杂文的,拿起笔来,如扛千斤之椽,惶惶然不知所措。况且杂文界有一种通病,如谈“针砭时弊”,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罗列一大堆。杂文需要“针砭时弊”,李夫说报纸要有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坛中有一个小小的有趣现象,一些诗人“诗花”翻飞的笔变魔术似的成了“匕首、投枪、手术刀”,杂文写得相当漂亮.比如流沙河、邵燕祥、叶延滨等即属此类.在诗坛,这几位的诗是拥有大批读者的,而今他们转而做杂文,又吸引了相当多的读者.用时髦的词讲,可谓“两栖”得潇洒!“杂文家”的桂冠,不少在报刊上亮相的人头上都有一顶,但真真称得起杂文家的还真不多.流沙河当之无愧,邵燕祥也让人心服口服.10余年来,邵先生有《忧乐百篇》、《当代杂文选粹·邵燕祥之卷》、《小蜂房随笔》、《无聊才写书》、《自己的酒杯》、《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9.
黄涛 《青年记者》2006,(15):60-61
用杂文的笔法写言论之大师首推毛泽东,他撰写的为数众多的言论文章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一些严肃的政治论题,在他的笔下顿显情趣盎然,寓庄于谐,妙趣横生。其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将杂文的要素:情感、哲理、文采,与杂文的功能:匕首、投枪、解剖刀、号角、战鼓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有人把杂文定位在批判性文体,认为它只是“匕首和投枪”,应远离歌颂,疏远、拒绝“鲜花与掌声”。现实社会,确有假恶丑的一面,但也确有真善美的一面。譬如在政法界,“黑恶勾结”、“吃了原告吃被告”等问题,确实有。但同时,费尽心血让诉讼双方“胜败皆服”的法官宋鱼水,激情满怀力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律师佟丽华,坚持公正执法与百姓最近的检察长方工等楷模,也是真的大有人在。又如在娱乐圈,固然没少出丑闻与绯闻。可丑闻与绯闻并非娱乐圈的全部,娱乐圈里,同样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艺人:  相似文献   

11.
人们把言论比作报纸的“旗帜”和“眼睛”,意即言论有着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战斗性和思想性。那么,如何把言论写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富有影响力、战斗力、思想性?我通过对鲁迅的杂文的学习,对言论的写作产生了一些体会。下面就从选题、感情、语言等方面探讨一下言论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李庚辰同志杂文的一个显示著特点,是尖锐泼辣,一针见血,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使人读后感到“过瘾”、“解渴”.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值得学习和提倡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干电视干到汪清这个份上,便有些味道了。”同行们这样评说。人们赞誉安徽电视台的《社会之窗》栏目,“为民呐喊,为改革助威,颇有野性,如同鲁迅的杂文,象匕首、投枪一样,直刺丑恶现实的要害,深受人民大众的喜受。”“社会之窗”成为安徽电视台的名牌专栏,汪清则是这个专栏的有威望的节目主持人。在人们的心目中,汪清和他的专栏,是铁面无私的法官和法庭。汪清和他的专栏何以受到观众如此热情  相似文献   

14.
在杂文写作中,怎样展开笔触,使作品显得丰满充实、多姿多彩,往往是初学者追切需要解决的技巧问题。 展开,不独是杂文写作的技巧问题,也是其它类型文学体裁写作的技巧问题。但是,各类体裁展开的特点和方式,不都是一样的。杂文写作中的“展开”,是围绕文章“艺术地论述”,这么一个宗旨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杂文与新闻     
二、报纸上的新闻是杂文创作的主要信息源,许多杂文家、杂文作者都是每日报纸的忠实读者。他们往往是看了报纸登载的某一篇新闻、通讯、文章,甚至照片、图画,有所感触,有所思索,便写成杂文。杂文是战斗性文体,鲁迅称之谓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就决定了杂文须和社会现实的脉搏息息相通,紧紧伴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以敏捷的速度,鲜明的风格,简要而犀利地表达人们的见解,揭示和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这就是说,杂文和社会的变革动向应该有着最直接与最迅速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一种很重要的、战斗性强的文体。 从广义上讲,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辑部文章、评论、专论、短论、短评、小言论、杂文、小品文、影评、书评、观察家评论等等,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在这个大家族中,杂文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战斗性,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越来越得到编辑的青睐。很多报纸都开辟了固定的杂文专栏。 要想办好杂文专栏,首先应当搞清杂文的基本特征,了解杂文的自身规律,正所谓知水性者善泳。如果按“论”的范畴,杂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吸收了新闻的特质,包含着某种具有当代…  相似文献   

17.
谭健 《军事记者》2006,(8):23-25
一、引言一种文体的卓然独立,主要是根据它自身足以区别其它文体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肇始于鲁迅时代的现代杂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散文中脱颖而出,成为报刊杂志的“亮点”,它所具备的特征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具备一些什么特征才称得上是杂文呢?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研究者认为,杂文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迅速敏锐,二是短小精悍,三是尖锐活泼,四是生动形象。有人持另外四特征说:一要有战斗性,二要杂而有文,三要有丰富的知识,四要短小精悍。还有更为具体的四特征说:一…  相似文献   

18.
杂文的选题     
前几年,新闻界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口号:多写“带响”的新闻。“带响”主要就是指的选题。一篇杂文、一篇新闻的社会效果如何?关键是看选题是不是“带响”,带响的“选题”引出“带响”的效果。所以,学习一篇好的杂文,也首先是学习它“带响”的选题。选题要“新”。杂文作为社会“感应的神经”,是最直接、最及时反映现实的一种文体,它对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随时遇到和出现的需要褒贬的事物,应该敏感和迅速地加以反映和议论。当然,杂文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来选题,范围是广泛的,多方面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依据杂文的特性,有的选题看  相似文献   

19.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20.
李凯 《新闻世界》2011,(6):173-174
隐性采访是进行批评报道的有力武器,堪称投向社会丑恶现象的"投枪"、"匕首"。然而,近年来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新闻侵权诉讼也随之增多,有的记者因此而被告上法庭。不少隐性采访更饱受"钓鱼采访"的质疑,引发争议。应着力提高记者法律意识和采访技巧,有效规避侵权"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