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育人的艰难与漫长。现行教育担负着育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成为有道德、有尊严、有人格的健全的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与个体所受的教育及生存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教育与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有利于儿童将来面向社会、融人社会、适应社会。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  相似文献   

4.
韩立勋 《双语学习》2007,(11M):144-144,146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6.
孙彩缤 《吉林教育》2006,(11):53-53
品德与社会的课标中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就要让他们用心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也会使品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人格塑造,因为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社会,它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在常识上所了解的人格是指品格而言,也就是人的品格高尚与低下。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人格的形成更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找准教学目标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与社会的最佳教育点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玉琴 《考试周刊》2010,(39):76-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要有健康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必须承担起构建高职学生人格大厦的使命,高职院校有责任将人格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高职院校要鼓励各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责任,不仅做到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还要构建"全员育人"这一新的育人机制,以形成良好的全方位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4.
论“育人”为目标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面对的是特殊的场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主体,这也决定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特殊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体现了高校教育目标与高校反腐的一致性。高校廉政文化育人的关键是高校学生廉洁人格的培养。廉洁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廉政文化育人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需要有全面性的设计思路,包括在课程中育人、在管理中育人和在环境中育人等。  相似文献   

15.
曾洁 《成才之路》2014,(25):29-29
正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品德与社会》要求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它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一、积极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放松心情  相似文献   

16.
邓志嶺 《天津教育》2014,(23):57-58
绿色——自然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最初提起绿色教育,我们理解为环境教育,简言之,是一种在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培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绿色教育着力于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塑造尊重自然、渴望求知、不言放弃、知恩图报的人格,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校形成了绿色环境、绿色育人、绿色课堂的全面育人探趣型格局,使绿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其道德人格状况对整个社会文明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对高职学生道德人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加强网络建设的教育等对策,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建设的环境育人、德育考评和全程化育人体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只有充分重视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育工作,才能提高教育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依靠全方位的育人合力来实现,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可以使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工作避免单一化、封闭化,并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育人力量,实现全员育人,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全程化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们安定舒适的生活,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理想人格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舒心的、宽松的、自由挥洒个性的、饱含浓郁校园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是我们多年来追逐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中,补充适当数量的男教师十分必要,它是小学教育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没有合理的社会环境,要想有合理的行为,只能是空想。孩子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大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学校便是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