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学语文是需要感情的。麻木的人只会学死板的语文,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语文教学更要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常常高喊让学生去感悟、去感知、去体验,但我们往往少了些耐心,少了点童心。  相似文献   

2.
晓华最近很纠结:暑期到底要不要去学画画呢?他一直梦想长大成为一个漫画家,周围好多同学也有相同的梦想,但真正能成为漫画家的又有几个呢?有必要花钱去专门学画画吗?但要放弃,他又真的很不愿意……  相似文献   

3.
李明宗 《广西教育》2005,(7A):61-61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对此还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相似文献   

4.
汤凡新从职校毕业后,到南方去打工。有一天,他要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去应聘,因为一个间学告诉他,那个城市有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他学的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可当时,汤凡新手里只有一块多钱了,根本买不起车票,而且也没法找人借。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坐“免费”车的点子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5,(8):28-28
就我个人体会,不论采用什么好的学习方式,学外语都要注意以下六个要点:一是兴趣(interest),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没有兴趣,只是被迫去学,是绝对学不好外语的。二是勤奋(diligence),不论采用哪种好的方法,都要你自己勤奋地去学。外语是不会自动跑到你的脑子里去的。三是实践(prac-rice),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四是勇气(courage),用时不要怕错,如果讲外语时总是怕错,那怎么能进步呢?  相似文献   

6.
强化能力培养是获取科学思维的金钥匙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213000)周应浩,沈吕星以前有过一个统计,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在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在其一生中,所用到的是10%,也就是说90%要在毕业后到工作实践中去学,尤其在当今知识剧增的时代,不断补充新知...  相似文献   

7.
学要用形象反映生活,这个形象必须用学艺术的手法、手段去加工塑造或改造,并且用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去表现,方能浮现出来。学艺术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环境形象,学艺术形象往往又要通过意境来丰富它的生动性、具体可感性,从而达到学艺术形象的艺术境界和审美价值。特别是抒情性作品的意境,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变融。因此,在创作时要经常用意境去丰富创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问题:小奇刚上小学,兴趣特别广泛,今天要练书法,学不了几天,看到别的孩子弹琴,他又要去弹琴。琴买来了,还没被他摸热,他又要去学画画。见什么爱什么,但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真让人拿他没办法。分析:孩子有爱好,对每种新事物都有兴趣,都想去尝试一下是件好事,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兴趣与爱好持久下去,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那么,怎样让孩子的爱好与兴趣不见异思迁,能保持长久呢?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动一番脑筋了。妙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的妈妈到一位音乐老师家去做客,恰巧音乐老师正在…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10.
魏侠 《家教指南》2003,(5):54-54
我认为作为孩子的家长,不仅要全面关心我们身心健康成长,还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我们树立和实现远大理想。爸爸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花高价学费,送我们去学一技之长,是为我们着想,但也不能太过火啊。上午逼着学作文,下午逼着学英语,只能晚上写作业,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真让人吃不消啊。星期天,我们不快活,爸妈也不快活。你们也劳累一周了,还得给我们当陪读生、陪练生。碰上个不争气的,结果是送一个白搭一个,何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逼去学,无异于拔苗助长,事倍功半。成名成家是好事,学得一技…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的话     
预测不一定对,要经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科学不要以为学了这么多就够了,我们周围有许多奥妙。想象和科学是两码事,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创造。预测时,有时是不对的,还等着我们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索。科学也是真理,要去寻找,不寻找不能出真知。要学好科学,就必须去做;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才能真正地学好科学。科学是神奇的,需要我们去探索。实验出真知。(摘自对新课程实验区———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孩子们的话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四结合王磊一、识字与阅读结合这是一个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低年级教材多是拼音和汉字对照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生事可以主动去看拼音,首先了解读音,使他们在初步的阅读中顺利些,这样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4.
尹恒俭 《小学生》2011,(1):21-2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相似文献   

15.
学鉴赏是人们阅读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学鉴赏主要是把握各类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的思想感情,发现并概括作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其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学鉴赏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具备种种语能力的基础上,投入各种感情去领悟、培养的结果。因此,一方面要在课内外学习中去着实领悟,另一方面要着重进行鉴赏性阅读,培养鉴赏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7.
哈哈,太好了,太高兴了。告诉你吧,下一堂课是实践课,我们要去烹饪教室学炒青菜。  相似文献   

18.
活着本来就是件辛苦的事,所以才要学着如何更快乐地活。坠地得生,闭眼去死,那是造物予夺的恩惠;而努力多活一天,多笑一次,多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多吃一顿生煎、馄饨、油条、麻辣烫、手抓饼、小龙虾、鸭血粉丝、小笼汤包、干炒牛河,才是你给自己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教授     
一位教授指着一个装满尿液的烧杯对学生说:“要想当一个好的生物学家,既要有探索的精神,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你们学我的样子试一试。”说着,教授把手指头放进尿液里,然后放到目中尝一尝。同学们都学着教授的样子,争先恐后地尝起来。结果,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吐了出来。这时.教授笑了:“你们是勇敢有余,观察不足啊!你们怎么没注意到,我伸过去的是食指,而放到口中去的是中指呢?”教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以“学”为主,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关系上帮助和引导学生。面对这一新形式,教师的任务就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学,要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寻找并掌握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