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瑛 《辅导员》2010,(19):14-16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儒家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人们在该节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相似文献   

2.
柴田 《家庭教育》2011,(10):44-44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目,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过节时,人们除了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还要开展各种敬老活动。1989年,国家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这不但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家庭成员对老人尽孝道、表爱心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袁坚 《父母必读》2023,(10):30-33
<正>登高、插茱萸、簪菊花、喝菊花酒是古人庆祝重阳节的仪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传达了古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说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大家应该不陌生。1989年,我们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了2 0 12年,国家又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如今大家应该已经习惯于在重阳节问候、探望老人。而在古代,这个节日也与尊老、敬老有关。  相似文献   

4.
《母婴世界》2013,(10):10-10
中秋节过后,很快便是重阳节。很多人会问,重阳节与育儿、孩子有什么关系呢?深思其意,关系莫大。于我看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启蒙之时,灌输“敬老”观念,对他而言,也是一种爱。“爱护老人、也是爱护将来的自己”,假若他把“敬老”传承下去,爱将延续,他的子孙也将继承传统,善待他,他的晚年将得幸福。  相似文献   

5.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14,(2):103-106
九月九日定型为民间传统节日是在西汉初期以前,而使用"重阳"这一节日名称,则是在东汉之后。重阳节包含众多习俗因子,许多因子来源于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它们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并不断赋予重阳节俗新的文化内涵,使重阳节俗一再演变。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近日,南宁市衡阳西路第一幼儿园开展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园长甘丽琼向小朋友们介绍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接着小朋友通过视频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人们的主要风俗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重阳节习俗逐渐由驱邪避灾向欢宴祈寿演变的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日臻完善,重阳节文化释放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并产生了质的升华。历代文人、学者借重阳节之际抒情达意,写出无数情景交融,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从这些古典诗词中可以透视重阳节习俗所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查阅重阳节及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2.让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进入网页浏览)2.了解重阳节。(1)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2)学生浏览网上资料,增长见识。(3)学生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重阳节知识。3.介绍诗人王维。师:说到重阳节,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都留下了佳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学诗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9.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化,其中的岁时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0.
去年重阳节,是我和老伴结婚50周年纪念日,孩子们说,50年是金婚,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自幼聪明过人,年少时便能对答如流。重阳节时,汤显祖前去拜谢考官张岳,  相似文献   

12.
重阳节是杂揉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充分重视重阳节。一、提升重阳节的内涵,营造重阳节文化氛围;二、从学生抓起,通过宣传教育,传承重阳节;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四、开发"银发经济",节日促销老年用品;五、吃喝兼顾娱乐,在传承中创新;六、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阳节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歌中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重要内容。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相似文献   

14.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民俗内容甚为丰富、有趣,如——吃重阳糕重阳节的早晨必吃“重阳糕”。重阳糕是精白米粉加重糖重油,用模子浇型后蒸制而成。食品店出售时,雪白的方形重阳糕还要插上“重阳旗”。“重阳旗”是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纸剪成小三角纸,粘贴在一根细竹蔑上,再插进糕里。卖糕时总是以三为基数,三块一叠起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三得九”,取“三阳开泰”、“重阳登高”、“进九长久”的“吉兆”。  相似文献   

15.
徐履廉 《下一代》2012,(10):44-44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是发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节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以此为契机开展了重阳节孝老爱亲感恩活动,做好育人文章。  相似文献   

16.
放飞信鸽     
眼看着“九九”重阳节又临近了,学生们的情绪也日渐高涨起来。每年的“重阳节”,我都要带领学生们登上一个制高点,一年选择一个新的高度。目的是借登山的活动告诫学生:“学习如登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可今年正值学...  相似文献   

17.
《红领巾》2011,(10):32-33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畅饮菊花酒,遍插茱萸头……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关于这个节日,大家究竟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18.
农历九月九日(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为传统的(traditional)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the Chinese ancestors)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celebrate)的吉利日子(auspicious day),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festival)。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  相似文献   

19.
儿歌十首     
重阳节前夕。学校购进了一批菊花,姹紫嫣红,五彩纷呈。让过往的老师赞叹不已。 更可喜的是,学校决定将这些花分到各办公室。当我们办公室去搬时,大部分已“名花有主”,但在剩下的花中挑选一盆也并非易事,因为每盆花都各有特色,让人难以割舍。  相似文献   

20.
九月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代有登高的习俗。但所谓登高,应该是文人雅士的行为,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做法,跟没有文化而且多半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乡下人,自然也没有多紧密的联系。在我的家乡,没有人重视重阳节。往往是,重阳节都过去了,才突然记起来。记起来了,也不过是这个念头在脑子里,晃那么一晃,最多,也就是说上一句自言自语的没有人听见的话:哦,重阳节都过了!再没有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