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研共生体作为指向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区域内教师发展共性问题的新型教研组织形式,是创新区域教研形态、提高区域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共生理论,从“以联动为内核,构筑共生单元”“以项目为牵引,催生共生模式”“以实践为抓手,集聚共生能力”三方面论述了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案例,以期为构建和运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区域教研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学命运共同体作为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校际教学合作方面的构想、尝试与应用,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利益诉求共同体、观念认同共同体、共赢成长共同体、教学实践共同体,具有系统要素共融性、价值认同深刻性、学科界限跨越性、参与主体多元性等特征,推动着教学主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与共赢。教学命运共同体具有弥合校际教学资源差异鸿沟,拓宽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丰富区域教研内容与形式,助推教学实践改革;引领教师角色转变与更新,铸就时代师者形象;推动教学文化再生与创新,塑造新型教育理念等时代意蕴。教学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形成教学交流新格局;践行共生、共赢、共享的价值理念,推进校际合作的常态化;唤醒教师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具有共同价值诉求的教学主体;建立“师—校—校际”立体式协同教学实践平台,构筑合作性教学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黄蘋  陈时见 《教育科学》2020,36(2):76-8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4.
“从共享到共生”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在多年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与专题网站建设的实践中凝练的学术命题,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生”,再到“知识共生”,最后逐渐形成一种“共生文化”.强调知识建构的本质是社会知识增值,而个体学习是知识建构的一个“副产品”,知识的社会增值也是个体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体现.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知识建构,既可以克服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构建的“无知识内容抓手(无内容)”整合,又可以克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无技术环境支撑(无技术支撑)”,成为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形式;同时,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搭建“组织记忆”的团队学习,实现跨时空“从共享到共生”;显现出了人—技术一内容之间的整合以及资源库的增长机制,知识的增长、积累与创新机制和互动机制与共生关系.最后,阐述了“从共享到共生”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的七个基本内涵,也即实践推进“从共享到共生”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否具有稳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培育与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逻辑,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多民族共生,有助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化。这些价值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基于“认知阶段-情感生成-意志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基于“四个共同”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逻辑和基于时间、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延伸逻辑等三个内在逻辑;还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学,从时空史实关联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图谱,从关键情境中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升华拓展中实践运用,最终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学习共同体理论崇尚参与式学习,知识建构自主性与社会性,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谐共生。传统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弊端明显,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融入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有必要遵循平等友好、互信互惠、求同存异、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原则,按照学习共同体理论,从心智模式、学习共同体形式、教学方法、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等角度入手,构筑公务员制度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虚拟教研室是“智能+”时代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任,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对于构筑高等教育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物流专业,从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资源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设计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核心是构筑“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立德树人、‘四个自信’”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发挥虚拟教研室教育创新策源地和教育品质产出链链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名著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理论引入其内,发现效果提升明显.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组共生关系:阅读书目与阅读期待、阅读主体与阅读文本、阅读个体与阅读群体、导读主体与阅读主体、导读活动与文本内容、语言欣赏与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共生教学法的核心是共生共长.共生写作教学侧重教学过程,师生思维相互开启,相互激活.本文以黄厚江老师执教的写作课“议论文思路的展开”为例,从激发学生思想火花、开辟学生思维路径、开创思想互融的空间三方面评述共生写作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不凡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课堂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及“课程教学”三个维度检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整合的价值在于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遵循“课程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性体现。从“生命共同体”与“两种生产”理论的共生性来看,其思想基石、实践路径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生命共同体”赋予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新的时代内容。在新时代倡导构建的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彰显了“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价值,赋予了“两种生产”理论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4.
“形”“感”“效”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重要维度。“形”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具象化之维,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具有形式、形态、形象三重向度;“感”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受和表达,它经历了由自觉到升华的过程,具有感知、情感、感同三重含义;“效”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和社会动员效能,包括功效、效法、效应三重指向,经历了从宣传动员到人民自觉凝练与维护的过程。“形”是“感”与“效”的具体表征,奠定了“感”与“效”的实现基础。“感”是“形”与“效”相互关联的途径与中介,连接着“形”与“效”的互动生成。由“形”入“感”,再转化为“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之间共生互补、兼和相济,构成层层递进、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督导评估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向开展共同体建构。要聚焦“发展性”,以校本为着力点设立共同体目标框架,把学校自主发展作为前提基础、补齐发展短板作为建设方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路径。要聚焦“职业化”,以师本为切入点推进共同体实践优化,在督导评价中系统体现教师阶段性职业特色,助力教师丰富知识结构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提升教师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职业能力。要聚焦“成长性”,以生本为提升点强化共同体运行成效,强调个性尊重、系统发展、长效提升,为学生发展而督导评价,以发展性督导评价共同体打造有力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每一面成长、助力学生每一次成长。要聚焦“融合性”,坚持“校本、师本、生本”三位一体,营造良好生态,以主体融合促进共治,以规则契合实现共生,以成果结合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16.
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理论的协作共生品质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使命相耦合,彰显了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单元中,唤醒教师主体意识,强化教师的教研反思能力,以重塑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中,建立扁平式的学校教研结构,构筑合作的教师教研同僚性关系;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环境中,提供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制定校本教研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多元文化的共生,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倡导学生在自主活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交往和对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从个体性生存和发展方式向共生性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从“独存”走向“共生”“共在”。因此,“学习与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尊重差异,培育尊严;自由表达,互相倾听;对话合作,共同分享;公平竞争,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丽欢 《广西教育》2022,(21):4-6+10
本文分析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短板,在此基础上论述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策略:加强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顶层设计,整合多主体共生资源;明确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治理主体的发展定位,形成“政—校—企业”跨国合作共同体;增强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的能力,提升共生界面的建设质量;深入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推动校企跨国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当前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三类,从技术、使用、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的实质不是使用好信息技术,而是扬信息技术之长来创建“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并以此结论为指导,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报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教学领导活动是组织成员在沟通、交流与分享中,共同完成学校教学发展目标与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成长以及学校整体效能提升的活动。教学领导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有明确的学校发展愿景、共同体的开放性、共同体内部的和谐共生性以及共同体成员行为的主体问性,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可持续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