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博 《江西教育》2023,(19):60-61
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习毅力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研究的“情趣语文”教学旨在通过创设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情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既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又能激发人的共情力,引发兴趣的持续发展。为此,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能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体验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力、沟通力与创造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因此建构“三力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毅力、落实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能够合作交流与分享,实现数学思维的创新.教研工作者应高屋建瓴,系统梳理“三力课堂”的内涵及框架,设计“三活”观察量表以引领课堂实施,使学生经历“三动”过程实现思维提升,体现“三力”目标以落实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学习力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综合素质。学习的动力与学习的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要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力、协作力、思维力和创新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的腾飞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教师能力水平的体现,更是教师榜样力量对学生的昭示。学生听读教师的文章,不仅在于知识技巧的学习,而且在于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经常写“下水作文”而且写得较好的教师,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他,就会在教师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把写作活动变成一种自动、自由、自乐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个人的修养智慧来引导学生善学、乐学,从而更好的为其思维发展服务.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心灵、头脑、眼睛、嘴和双手培养学生“自动”的学习意识,使之敢于、乐于、善于“自动”展开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动”“自动”,让学生打开狭小的窗,封闭的门,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当学生学到百分数,让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要求.小学教师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演戏”。在“演戏”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们则是“演员”让学生们进入角色学习英语.不但学生们“乐演”.而且“导演”也会很轻松。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新课程倡导的实验教学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而是主张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科学知识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定位无疑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重视验证性实验,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及时改进。那么,教师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当前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好读”和“会读”的问题。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好读”,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读有所得”,必须使学生“好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指的就是兴趣。怎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首先让学生明确每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是指学会学习的学习力、胜任职业的技能力和固本培元的素养力。其中,学习力是立身之本、技能力是立业之本、素养力是立世之本。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具有三方面价值:砥砺学习、赋能发展;立世生存、强技出彩;立德铸魂、固本培元。需要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赋能学生思考,让学生善思”培养学生的核心学习力,通过“创生真实环境”“让学生过度学习训练”“坚持知行合一、技智融合赋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力,通过“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三全’育人生态格局建构”培养学生固本培元的素养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能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关鍵实例与实验现象相结合.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略.用“力”组词,“注意力”、“能力”、“说服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振奋激情.利用学生实际操作让同学观察,回忆起生活中需要用力的事情以及用力时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意识自己的重要性,培养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顾风华 《学子》2014,(8):2-2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做到六个“多”. 一、多活动 所谓“多活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活动中获取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有人说:“智力不高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远远高于智力高却无兴趣的学生”。所以,为改变“英语难学,毫无用处”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取的方法是“兴趣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徐晨来 《教师》2012,(4):95-97
长期以来,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直观、有趣的实验让科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笔者认为,在科学课上,教师利用身边的材料,化宏观现象为直观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趋力,化单一为神奇;借助有趣的实验,让隐秘变形象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科学课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理论在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时指出: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而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二是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主观心理上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业批改和讲评深受“正确文化”和“效率主义”的桎梏,存在否定失败、消除失败、漠视失败、容忍失败等倾向,是对深度学习的一种消解,只能为学生带来“无效失败”与“无效成功”。基于“有效失败”理论重构作业批改与讲评策略,可从视角重建、角色重置、内容重构三个方面展开,让作业批改与讲评从“纠错”走向“依错”,从“一言堂”走向“群言堂”,从“题型”走向“题组”,激发学生的自我“复原力”,达成“有效失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主体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大课题的总体要求下,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个体思想的独创性,进行各自的独立思考和活动,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美术课“主体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启发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技巧———总结评价,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水平。下面,针对这一模式中的各个构成要素,结合课例,谈谈具体的做法。第一阶段: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