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而且有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强烈的现实逻辑。完成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武装人民;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并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继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基本遵循、基础工程、重要环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提炼和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过程中创生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思想引领,构筑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完成历史合题,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天下大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新要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精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在《共产党宣言》中寻求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因子,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载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引领力.研究和分析红色基因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可以为新时代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伟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造性提出,从文化层面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着强大而深沉的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现意识形态思想之力;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彰显意识形态精神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凸显意识形态文明之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力量,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有力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阐明这一重大命题的内在逻辑意蕴,并分析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冲击挑战,可以从制度创新与制度执行、理论普及与理论研究、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防范风险与化解风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能力建设与责任落实等六个层面进行思考,旨在科学厘清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重大意义、形势挑战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经历了确立与发展、突破与调适、巩固与创新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包括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课题新挑战,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新的发展指向引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文化自信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然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文化自信的基本和深沉属性、持久属性、民族基础和认同属性、稳定和相对独立属性,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层、持久、广泛、稳定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百年发展历程中,新时代阶段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任务。这一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网络阵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新鲜经验——守正创新,从规律的高度深刻认识宣传思想工作;丰富宣传载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把握大势、区分对策、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在未来工作中,要加强对外传播,创新外宣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定“四个自信”,灵活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开展宣传以及注入新力量,锻造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意识形态这一战略定位,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坚持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创新“两个结合”的文化实践方略,以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了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鲜明的真理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高地,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复杂形势,要想在多变中保持不变,高校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主导力、强制力、批判力、影响力和认同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构建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问题意识五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建构,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主导力、强制力、批判力、影响力和认同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舆论宣传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以习近平舆论宣传思想为指导,牢记职责使命,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适应媒体变化,紧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构建权。  相似文献   

15.
李雪 《教学考试》2024,(16):45-48
<正>【背景材料】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舆论引导、意识形态话语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社会心理引导和调控几个基本路径上积极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阐述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现状;提出弘扬红色文化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认为新征程上弘扬红色文化具有时代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中国人民精神力量,为世界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方法、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坚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改革开放的成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洪永 《贵州教育》2023,(2):25-2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可以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的指导思想。要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