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以下简称"我")十年前在兼任数学教育在职专业硕士导师的鞭策下,开始思考数学教育的"公理",即理论基础.我补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教育的教材,均未见到答案.于是尝试创立一种可以涵盖数学教育的由自然科学出发的交叉学科体系,却徒劳无功.三年前同时读到四本书:《数学教育哲学》[1]、《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2]、《数学教育原理》[3]、《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30年》[4],一些数  相似文献   

2.
<正>氢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气体之一,需要学生掌握氢气制备、性质检验等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目前,已有学者对教材实验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例如,林海彬等[1]、侯晓琼等[2]、潘国荣等[3]支持氢气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一体化设计;周正祥等[4]采用洁厕灵与电池锌皮等反应制取氢气;林燕岚等[5]、侯晓琼等[2]使用注射器、U形管、V形侧泡反应管等器材做反应容器。以上实验是从药品选择、器材类型、实验装置三个方面进行改进,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实验装置复杂、所用器材多、反应时间不好把控。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篇即事生议的记游文,历来多为评论鉴赏家所叹美。中学语文教材屡经更改,文言文入选篇目变动较大,而荆公此文一向是在选之列,可见此文在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一篇古文入选教材,自应情辞可观,事理可思,经得起推敲且耐得住咀嚼,方不负其在启迪心智、涵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文化自信[1]的原则,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教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新课标编写了新的高中化学教科书[2-3](简称新教材),新教材精选内容素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凸显学科内容的德育功能,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4]。本文试着梳理比较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人教社2004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称为旧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不同编排,为新教材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活动建议"中对该实验做了建议与要求,[2]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及上海版等几个版本的教材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对色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正>继承传统、传承经典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时代责任。语文教材是文化经典的载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经典传统篇目,如《孔乙己》《荷塘月色》《出师表》《故都的秋》《祝福》《孔雀东南飞》等。中学语文教材虽经数次修订,而这些传统经典篇目却"经久不衰",足见这些传统经典篇目的魅力。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篇目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广为流传中形成了"定论",老师"定式"化地宣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失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喜。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积极性,使传统篇目的魅力重新  相似文献   

8.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更是加大了古诗词的比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学段要求。[1]可见,对中考古诗词的考查要关注积累、感悟和运用,真正将习得的古诗词知识转化成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从教材中来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1]在第22页有这样一道关于平面向量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1.
周鹏 《语文学习》2023,(11):35-38
<正>《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作者依据时代命题,借助文学化的表现手法演绎雷锋精神,便是此文的创作初衷。[1]作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重私德、守公德、民风淳、社会美的动人画卷。[2]文章自发表以来,尤其是自1978年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之后,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祝福》作为现代小说经典,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册将其作为精读课文选入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单元。按照惯常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高度重视对作品中鲁镇"祝福"的景象、"雪"的环境描写、祥林嫂三次外貌描写的鉴赏。[1]这些的确都是重要的鉴赏点,是解读作品主题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孙蕾 《地理教育》2024,(S1):167-169
<正>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1],具有求知、唯实、理性的特点。科学精神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之一[2]。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可以看到《装在套子里的人》(以下简称《装》)的踪迹。无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怎样更迭,都未曾动摇语文教材编写者对《装》的肯定,足见其经典性。笔者收集了10则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包括6篇教学设计、4篇课堂实录)[1],从教材编排特点、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四个方面对《装》的教学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再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教学建议,以探寻更合适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73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这一教学策略正是项目式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1]60。  相似文献   

16.
林磊 《数学教学》2023,(9):39-41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海市终于将导数内容列入了高中数学课程.这一新内容被安排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的第五章,其章标题是“导数及其应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版教材这一章的部分内容做一简单讨论.1关于导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此相适应,中学语文教材190篇基本篇目中,选入了四分之一的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不单有独立研究的必要,而且是个相当广阔相当深刻的研究领域。下边就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目标、内  相似文献   

18.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关联性”强调从历史发展时间的前后相续性、空间的联系性,以及主客观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三个视角对历史加以分析。[1]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从“较长时段”与“较大范围”对历史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2]部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以下简称“《纲要(下)》”)第三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之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比不少,苏轼作品有以下被选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