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从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诠释劳伦斯作品中超前的生态意识,探讨生态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劳伦斯具有争议性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以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内涵,帮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劳伦斯自然观及女性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劳伦斯以其睿智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在其小说文本中不但处处闪烁着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同时也显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学术光芒。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重新审视劳伦斯小说中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并揭示其生态伦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作品对现代工业化的批判已是学界的共识,但学界较少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讨劳伦斯的批判精神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劳伦斯的早期名篇《菊香》所蕴含的生态学意义,指出人类社会的工业化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物理生态,更破坏了劳伦斯心目中人的天真善良的本性生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诗歌中宣扬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提倡人在自然面前的谦恭,批判了极端理性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现代社会。因此,劳伦斯的诗歌蕴含着自觉的、系统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戴.赫.劳伦斯在英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如今,他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儿子与情人》为劳伦斯第一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它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成长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该论文试图采用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几个维度对《儿子与情人》进行重新审视,发掘其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在当前我们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形势下,劳伦斯的生态哲思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态解读下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两极关系理论,虽然在现实操作上有一定的悖反和局限,但它代表着劳伦斯对于人类精神生态超前的探索.以劳伦斯的最后一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范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在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后.人的自然本性逐渐消失和萎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化.把劳伦斯的男女两性关系放到生态视界中解读,不仅符合劳伦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贯主题,更能接近其自然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失衡这一内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小说所揭示的精神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莫莱尔、格特鲁德、保罗、米丽亚姆、克莱拉这五个人物身上,他们在作品中皆以精神悲剧性角色出现。劳伦斯认为,文化修养的差异、支配与占有欲望、健全人格的缺失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变异是造成精神生态失衡的根源所在,人必须与自然融为一体,协调好社会人际关系,抛弃占有和支配欲望,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性、灵与肉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悲剧的发生,从而达到精神生态的平稳。  相似文献   

14.
工业时代初期,出现了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作家劳伦斯。在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学领域中,劳伦斯的作品具有着世界文坛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英年早逝,让世人惋惜,但他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是艺术,成为现代文学的无价之宝,产生了深远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他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中人物进行转述表达,表面是在描写两对情侣之间的情爱纠葛,但潜在的却强烈的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对生态的观点与思想。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美学进行全方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准确把握劳伦斯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美是整生”的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袋鼠》进行探析.《袋鼠》记录了其旅居澳大利亚时期的心路历程,小说对澳大利亚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动荡纷争的社会生态和漠然、从众与迷惘的精神生态的真实书写,体现了劳伦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揭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然生态美丽、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整生之美的“生态大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最具独创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所蕴含的生态哲思为探寻一条自然、人类、社会和谐共存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帮助。2010上海世博会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沟通与交流,表达了人类应对未来城市化挑战的和谐整体生态智慧,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和谐城市,宜居生活"。劳伦斯的生态哲思与上海世博园生态智慧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是20世纪早期最受争议的和最具创造性的文学家之一.利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可揭示出劳伦斯在其代表作《虹》中所具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作品揭露了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困境,同时也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并提出理想的生活方式,即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