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从奴隶制社会以祀神为 主的巫舞,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俳优、优舞,到汉代的角抵、百戏直至唐代的参军戏、歌舞戏,逐渐有了艺术综合的趋势。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最初的完整的形式,而元杂剧和金元南戏的出现,使这种形式进一步完备。  相似文献   

2.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文学(民间说唱)、音乐、舞蹈各种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戏剧的特点是以演员扮演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由扮演角色的演员在舞台上当众说唱台词,表演动作,完成故事情节而反映生活的艺术。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集体艺术和演员表演艺术,通过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全,使得戏曲艺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比如《白蛇传》一剧,是集文武戏一身,唱、做、念、打并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戏曲艺术渊远流长,不论是国粹京剧是地方戏曲都传承着古今中国的民风民韵,见证着艺术的发展。戏曲艺术不同于其它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偶艺术源远流长,从各种形式的偶的产生到形成木偶戏,是伴随着中国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和完美的,并从中国的传统戏曲、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多种类型、多种表演形式和多种地方特色的木偶戏。然而木偶艺术却不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各种木偶戏遍布全国,多少艺人代代相传,却始终没有一本专门记述木偶艺术的专著。令人欣喜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越加频繁,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际舞台,但西方文化也传入到了中国,不同文化的碰撞下,导致西风东渐,对年青一代的价值观以及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受众群体不断缩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生态面临着不小的现实挑战.为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戏曲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歌唱和舞蹈。戏曲艺术把戏剧的写实内容和歌唱、舞蹈的形式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戏曲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它是再现艺术,但同时表现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戏曲艺术不但要忠实地再现生活,而且要在舞台形象中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戏曲艺术是再现中有表现。戏曲艺术不完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  相似文献   

8.
望奎县皮影已被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并在2007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望奎皮影戏是集弹、唱、拿影、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戏曲艺术,自清朝同治以来,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它不仅对剪纸、雕刻艺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还对京剧、评剧、龙江剧、舞台姊妹艺术的繁荣有着重大影响,保护和传承望奎皮影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京戏曲博物馆设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昌阁、乡贤祠里。在这里,可以参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名家传记、戏曲物、戏曲服饰、戏曲乐器等。展厅里陈列有诸多京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其中《瘦云轩受贺图》、《立言画刊》、内廷供奉腰牌、宫廷御用唱机、中国四大名琴等,可谓梨园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隋唐歌舞大曲是隋唐时期在汉代相和大曲及魏晋时期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不仅继承了"大曲"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样式,发展了"大曲"这一歌舞体裁复杂、庞大的结构形式,更融入了大量隋唐时期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将隋唐歌舞大曲中折射出的种种中国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揭示隋唐歌舞大曲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囊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诸因素,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构成完整的艺术形态,所以中国戏曲又看作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仅仅是这样,中国的戏曲和西文的戏剧如歌剧、话剧就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但实际上,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与西文的戏剧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包括风格在内的分野,便构成了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昌友 《文化学刊》2011,(4):180-185
这里所说的戏曲是指中国戏曲,而京剧又是中国戏曲特色的集大成者,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综合性、虚拟性、写意性等特点,而它的程式化艺术方式比大多数地方戏曲更严格、规范,说它是中国戏剧的总代表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戏曲电影,如果从1905年的《定军山》算起,到今天已经有110余年的历史。历史不可谓不长,积淀也不可谓不厚,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从精神价值取向层面审视,它都经历了一个融合、凝练、打磨、提升的成长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百余年来,我国戏曲电影总数已近400部(不包括港台),涉及剧种近60个,其中京剧电影大约有140部。(1)而最早"走出去"的戏曲电影剧种就是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一、戏曲电影"走出去"的历史及启示梅兰芳是"电影外交"的先驱者,一生共拍摄戏曲电影14部,与多位国外导演合作。事实上,他初登银幕之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在我国京剧舞台升起了一颗耀眼的花脸之星,他名扬大江南北,享誉世界各地爱好戏曲的华人圈中.这花脸之星便是"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孟广禄.……  相似文献   

15.
与时代同步,是一切艺术存在、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源于皖中地区的庐剧亦然。庐剧是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之初不过是人们闲暇时的一种自我娱乐,但当这种艺术形式一旦在民间传唱开,它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感情结合在一起,反映了  相似文献   

16.
京剧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戏曲艺术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和研究价值。而京剧团体——培养输送京剧演员的摇篮,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弘扬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门神造像的文化意蕴与图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09,(6):125-128
门神造像是中国传统民间版画中的一种独特类型,这种独特民间版画形式的形成,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内在联系,是“阴阳”与“和合”观念的形式外显,也是一种从思想观念、文化特征到艺术形式之间的“格式塔”。即由阴阳的对立与和谐,到艺术的变化与统一,“阴阳”对应着艺术审美中的“文武”、“柔刚”等。门神造像的基本构成格式是一种左右对称的艺术形象思维,体现了“统一”的视觉艺术特征,又通过人物造型的个性特征,打破了对称的单调感,和而不同,从而取得了艺术构思方面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中,诞生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戏曲程式的运用,更是戏曲表演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将戏曲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通过唱、念、做、舞(打)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还以生活为视角,从表演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堪称世界一绝的戏曲程式动作,贯穿于传统表演艺术的手、眼、身、法、步之中,以强化演员的表演和舞台人物性格塑造。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戏曲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所独有的,传统戏曲中最具魅力的,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舞台艺术手段之一,是我国戏曲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若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  相似文献   

20.
京剧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民间文化中最有生命力、最具有广泛影响的积极力量之一。它在我国的产生和存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京剧是国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京剧这门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它的综合性。从表演形式上说,唱、念、做、打四大功夫,它比任何单一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