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修辞水平与国家形象建构息息相关。基于国防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典型难题案例,探讨新闻发言人在难以充分满足受众信息期待时,如何以修辞代偿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研究发现:(1)信息熵增导致信息鸿沟,其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构成修辞代偿的动态语境,语境变量包括机构话语权威、多元受众期待和事件发展阶段等。(2)修辞代偿模式基于基础三维(时间维、空间维和熵值维)和操作三维(事实维、立场维和情感维),其中情感维研究亟待加强。(3)低信息度熵减的渠道代偿难以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中信息度熵减的幽默代偿、逻辑代偿和人格代偿以及高信息度熵减的类比代偿和共情代偿等修辞代偿的得体使用,可适度弥补信息鸿沟,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有助于国际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的汉语言文化传播活动,其形象的优劣能对国家修辞形象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修辞形象的构建主要有如下因素:教学主体的形象、教学内容的形象以及教学语境设置等,只有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定位,将诸因素考虑周到,才能构建出健康的对外汉语教学修辞形象,并对国家修辞形象的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在大众意识上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的总和。国家形象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修辞行为。因此,在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时,具有修辞意识的不同层次的发话者,应该选择符合受众特点的话语内容,以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桑进林 《高中生》2013,(6):14-15
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几乎包打天下。写作新材料作文,第一道关口便是拟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往往具有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富有文采等特点,而借助修辞是实现这些目标最常见、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政治人与自然人一样,在语言活动中都要讲究表达效果,为此就需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而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建构有表达力的修辞文本。不过,跟自然人的"日常修辞"不同,政治人的"政治修辞"在选择修辞手法建构相应的修辞文本时更要注意使目标预期与文本接受的实际效果趋于一同,从而发挥出政治修辞的最大效益。因为政治修辞的效果好坏,不仅跟表达者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还跟国计民生、政权存亡、国家形象等密切相关。政治修辞的手法很多,其中比喻手法尤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人所钟爱。运用比喻手法建构的政治修辞文本,不仅表意生动、形象、有力,而且还别具婉约含蓄的韵味与幽默诙谐的机趣,因而在政治场域中不时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有效地化解政治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彰显表达者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钟武伟 《高中生》2013,(2):14-15
好的标题往往具有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富有文采等特点,而借助修辞是实现这些目标最常见、最重要的手段。下面,我们从修辞的角度,学习2012年高考一些优秀作文是如何拟题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英国外长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第70届联大演讲为语料,通过话语修辞分析,展示英国外长如何构建英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他巧妙地运用了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诉诸人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成功塑造了英国是"国际组织的建设者、人类福祉的贡献者和国际正义的维护者"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广受社会关注、政府和大学急需改革的重要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去行政化必将十分艰难,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至少包括:去何种行政化?去行政化的主体是谁?如何去行政化?去行政化还有哪些障碍需要克服?等等。总体而言,厘清"去何种行政化"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前提,明确"去行政化的主体是谁"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探索"如何去行政化"的路径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基本方式,克服"去行政化的障碍"则为大学去行政化创造重要条件。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并实事求是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大学去行政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军歌歌词是一种言语活动。成功运用修辞艺术以提高歌词表达力,是军歌创作和广为传唱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历史角度,描述和分析了清末民初到九一八事变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近现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军歌歌词修辞运用的特点及其流变:朴素修辞、较丰富的辞格、丰富辞格、修辞狂欢和多彩修辞。中国军歌歌词创作必须坚持真诚可信、文质彬彬和得体自然三大原则,化修辞软实力为国家硬实力。  相似文献   

10.
《去吴七牍》是晚明文人袁宏道在吴县知县任上所写的七篇辞职公文,为了实现顺利请辞的修辞目的,袁宏道至少运用了三种修辞策略,一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二是声泪俱下、以情感人;三是态度坚决、方式灵活。最终达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是语言性的。由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可能借助网络条件,将中国网民“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是否可能造就我们的国际“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克服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错觉”,是否可能对国家形象元修辞“重新符号化”等等,都将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修辞意图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的中国形象观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隐患,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淡薄、对中国经济制度认知主观性较强、对中国政党制度及政策缺乏关注等。造成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价值观具有矛盾性、西方"去中国化"影响导致学生民族自信心动摇、知识教育重于人文教育的思想误区。当代大学生是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施动者,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修辞和逻辑的学科性质不同:修辞属于艺术部门,逻辑属于科学部门;如果混淆了这两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那必然出现理论上的混淆。但从修辞的功能来看,它不仅具有美学功能,同样具有逻辑表述功能。修辞活动使逻辑内容的表达灵活化,逻辑是严密的,但对逻辑内容的表达可以是灵活的;修辞活动使逻辑内容丰富化,通过修辞,不但可以增加逻辑内容,而且可以增加一些情趣;修辞活动使逻辑内容形象化,逻辑是抽象的,但修辞可以表达一定的形象,使抽象逻辑内容寓于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4.
偏离是指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过程中,打破原有语言程式或规范,以达到某种新奇、生动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方法。语义偏离指的是语义在逻辑上的不合理,通过语义表面上的异常,让读者去探讨其深层的含义。语义偏离可以通过多种形象修辞的途径来实现,本文主要探讨广告英语中通过双关语、戏仿、反语、夸张以及比喻等5种修辞方法来实现的语义偏离。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文是实施领导、处置公务、管理政务、加强联系、沟通信息的重要工具。本文着重从修辞要素着手,通过与一般文章修辞比较,概括出行政公文修辞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修辞主体的专任化、修辞动机的功利化、修辞语境的特定化和修辞手段的消极化。准确把握行政公文修辞的这些特点,对于行政公文写作来说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好多教师在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中总是担心班里个别"刺儿头"学生会惹乱子,因而绞尽脑汁在这些学生身上下功夫。其实教师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此类活动,不要过多考虑活动效果和他人的评价,多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为这些"刺儿头"学生打开另一扇窗,用赏识的眼光去激励他们,让他们也有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一、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每一次公开活动公开活动的目的在于交流经验,而不是看"表  相似文献   

17.
卢良海 《文教资料》2010,(16):38-41
修辞的运用能赋予广告语言形象生动、简洁幽默、新颖别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是广告英语魅力的重要源泉。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帮助树立产品形象,博得消费者的垂青。本文从广告英语修辞运用的产生理据、主要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富太 《甘肃教育》2009,(21):55-55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都源自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它们大都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由于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思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及其民族地域特色等。习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政治权力是高等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相互作用的表现之一,是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股掌控大学命运的势力之中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目前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通过辨析高校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探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问题,得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理性逻辑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去行政化"的讹传与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一些学者在介绍和宣传高校"去行政化"的思想时,做出了与其本义不一致的理论归纳和内容概述.这些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实质思想和观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甚至矛盾的讹传.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高校"去行政化"概念的误解、对象的误传以及效能的误读.对这些讹传进行批判反思,有利于人们对高校"去行政化"思想真义的理解、发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