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品格和学识两个方面,品格教育包括德化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作风教育等范畴,反映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层面;学识教育涵盖实学教育、全面教育、学习方法、游学教育等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展现.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教育的基本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颜元思想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博野县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以"颜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就颜元实学思想的成因、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颜元思想的传播路径、现实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客观评价了颜元的思想,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对推动颜元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 ,湖湘教育思想在湖湘文化的浸润下 ,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中发展嬗变。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是“经世实学教育思想—洋务教育思想—维新教育思想—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丰富湖湘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湖南教育的产生、发展、壮大、变革 ,为湖湘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理论和资源教育两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进行分析,并深刻探讨了传统文化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的理性、心智,培养全面的人、具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注重德性修养,以人伦道德教化为基础,追求博学与贯通,培养胸怀博大,关注民生的人不谋而合。可以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蕴含了深刻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高校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和教育途径,我们一定要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丰富和充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了颇具世界影响的解放教育思想 ,其中对传统教育中带有压迫性质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披露 ,倡导建立一种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行弹性学制是与国际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对传统学年制的挑战,实施起来有许多的困难和障碍,但却又势在必行,必须认真面对。  相似文献   

10.
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心性论有着前后相继、逐步提升的内在逻辑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问题意识的变化 ,心性论逐渐在深化 ,并成为传统道德形上学的核心 ,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明清实学、当代新儒学对心性论的两极态度应予以反省 ;全球化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道德建设 ,应注意对传统心性论确立人的道德基础功能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