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2.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苏教版)第44~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认识世纪和季度两个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以学情为基础调整教学的逻辑,开展“年、月、日”单元整体教学。文章以“年、月、日”单元为例,通过理解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起点、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考等,对本单元的例题教学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4.
田启洪 《贵州教育》2011,(22):47-47
前段时间,受学校安排,我上了一节“年、月、日”(第一课时)观摩课。“年、月、日”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编排上,先根据国庆节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将要认识的年、月、日这个时间单位,接着通过对2003年这一平年年历的观察,认识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拳头儿歌帮助学生记住每月的天数,最后通过“做一做”观察今年的年历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2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 ,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 ,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 ,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 ,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 ,最后是算出平年、闰…  相似文献   

6.
《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然后再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年、月、日、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年、月、日”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里“常见的量”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发展学生的数感。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人计算的元素并让学生算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年、月、日”(44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1页。)  相似文献   

9.
吴国光 《辽宁教育》2004,(1):116-117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  相似文献   

10.
在学完“年、月、日”后,我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对这部分内容开展了一次数学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这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的目的.一是通过对年、月、日以及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和理解,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历法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的历法.知道现行公历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晓荣  徐锋 《辽宁教育》2005,(7):100-10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44“年、月、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及闰年。记住各月平年、闰年的天数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二)技能目标:(1)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三)德育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03年年历卡片。(还可以动员学生找一些其他年的年历片)教学步骤:一、出示生动画面引入新课(多媒体、幻灯、放大的图片均可…  相似文献   

13.
《年、月、日》是一节典型的常识性内容教学课,属于计量单位范畴。《年、月、日》作为一节概念课,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以"发现"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基本流程通常分四步:观察学习材料(年历)、交流观察结果、教授相关知识、研究闰年出现的规律。无可厚非,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其合理的地方。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余能强 《辽宁教育》2007,(1):105-107
内容分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时、分、秒”(三年级上册)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三是通过国庆节等有意义日子的导入,  相似文献   

15.
师:关于年、月、目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能说说你平时是在什么地方见到年、月、日的?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57):27-28
我们今天一起复习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把握好时间,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并且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2.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根据2月的天数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经历观察、验证等学习活动,在交流概括、归纳推理等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教学重、...  相似文献   

19.
记得前两年我在教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谁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问题一出,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接着我问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的小手依然高高举起。“我是妈妈告诉我的。”“我是爸爸告诉我的。”……同学们纷纷回答。“那么谁知道你的爸爸或妈妈的出生年月呢?”我抛出了第三个问题.顿时举起的小手先后落下。我心中一沉只有李正晗还举着手。“李正晗你来说。”我叫起了李正晗。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中"年、月、日"等词的词类问题。对这一问题,前人所依据的现象基本相同,但具体的结论却有较大不同。有人认为"年"等是量词、"月"等是名词;有人认为"年、月、日"等本身区别与词语所表示的时间长短有关;有人认为"年、月、日"等都是名词。本文坚持确定词类的原则,通过细致的分析,认为"年"等是量词、"月"等是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