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2.
对集体概念,必须依据其反映对象的特点进行考察,而不能依据语境考察,否则会造成概念无定类。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集合体的个体间无确定的结合方式或规则、个体无确定的位置、个体作用无差别、减少或增加某些个体不影响集合体整体;因而,集体体是与系统不同的一类事物,与抽象的类概念也不同。依据集合体的特点和是否是共性抽象,可以把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清晰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必须是由若干同类事物个体(全部因素)构成的,并非凡含有若干呈 集状态的同类事物的个性的都是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表达集合概念的词语通常是有一定语言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问题,是逻辑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它们,关键在于讲清类、集合体、整体的区别,以及分子个体、部分的不同之处。所谓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这个类是由一个被称为分子的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单个对象所组成,其特点是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为每个单独对象即分子所具有。类与分子的关系是属与种的关系。例如、“洋”是个普遍概念,它反映的是由  相似文献   

5.
集合概念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以把握的概念,由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又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其内涵——集合概念是指相对关系中的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同时,集合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揭示其内涵,应将其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别。该文提出了几种简易的识别方法:在性质命题的主项前加“每一”的方法。找到准确构成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下一层的方法,构成性质命题的方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的基础是事物的"类"。而事物的"类"是由相同的个别事物即"分子"构成的。结合逻辑思维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分子"分为集合体和非集合体两种情况,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正是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分子情形不同。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对于解决逻辑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和人们日常思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小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下列材料:“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这段话的语病在于误用了集合概念“日子”。所谓集合概念,是指只反映一类事物的集合体、不反映一类事物的个体的概念,如森林、车辆、人类、书籍、灯火、马匹、人口、信件等。集合  相似文献   

8.
相同的语词指号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谓不同的对象即表示不同的概念。许多所谓的"单独集合概念"、"普遍集合概念"和"普遍非集合概念"尤其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就集合体和非集合体而言,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之相对的概念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复杂的逻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首先应当考察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概念表达上的集合体和非集合体的二重性。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词指号只能表示集合体或非集合体中之一时,可采用静态归类法;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句指号既可表示集合体又可表示非集合体时,则应采用动态归类法。  相似文献   

9.
分清概念的种类是明确概念、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推理的重要前提。逻辑学考察了概念的内涵,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为标准把具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对概念在逻辑与语言表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十分正确。但是许多逻辑教科书在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具体归类上却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因而导致人们  相似文献   

10.
彭文霞 《成才之路》2012,(10):42-42
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由普通逻辑学中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老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解的。但是,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具体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大小,把具体概念划分为个体具体概念、集合体具体概念和总体具体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个体具体概念就是把握个体的互补规定,反映个体整体的具体概念。集合体具体概念是指由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统一体,其互补的个体与集合体整体之间具有某种确定的共同性质和不具有某种确定的共同性质。总体具体概念是泛指比集合体具体概念所反映的整体更大的一种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流行的传统逻辑概念分类理论中,“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一样被视为概念的标准类型.一般认为“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普通逻辑》第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其目的在于从概念理论的角度解决直言三段论中‘四项谬误’的难题.这种动机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在于,‘集合’的涵义是指概念类对分子的外延关系,还是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如是前者,“集合概念”是否能够独立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之外自成一类?如是后者,‘集合’的涵义是否具有传统逻辑所说的概念的逻辑特征?严格说来,无论是哪种选择,都难以相“集合概念”归入按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划分的标准概念类型.同样,即使某些用集合论解释“集合概念”合理性的观点,其牵强、歧义之处,仍使笔者未敢贸然苟同.  相似文献   

14.
论具体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正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作为概念反映的对象,其本身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就是事物的类和事物的整体。任一客观事物,既是一个类或类中的一个分子,又是一个整体,类与整体,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所谓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那些事物的集合。我们常说,物以类聚,指的就是事物以类的形式而存在。正如黑格尔所阐述的:“我们所讲的自然界中的类,那是普遍的东西。狗是动物,动物就是狗的类,狗的实质,狗本身就是动物。”①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普通逻辑学中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类别。一般地,老师在中学生(本文中的中学生均含中专学生)作文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授的。但是,由于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或短语)、判断(句子)和推理(句子或句群)构成的。概念在作文中运用得是  相似文献   

16.
集合概念     
在某一思维对象领域,思维对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种是同类分子有机结合构成的集合体,另一种是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对象集合体与对象类的根本区别是:集合体的性质,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对象类具有的性质,组成类的个别对象必然具有。  相似文献   

17.
集合是现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幼儿学习计数的基础。幼儿认数是从感知和比较集合开始的。所谓集合,就是“具有某种特征(条件)的单个事物所组成的整体”或“具有一定特征的单独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苏联幼儿教育家列乌申娜在《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将不同分析器感受的同类对象(物体或现象、声音、运动等等)的总体叫做集合。”从以上观点归纳起米看,集合有两个特点:一是,一类事物的全体,而不是个别;二是,集合所包括的事物是确定的,以某些共同特征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有三种不同形态,类、集合体和整体,它们存在着一个共性,都是由个体构成,这个共性的存在,给逻辑教学带来一个难点,即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以及它们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关系的认识.在逻辑教学中,可从此三种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去化解这个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零类概念虚实二重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的种类很多。在逻辑上通常根据两个标准把概念加以分类。一是按照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在客观世界中的数量不同,也就是说按照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把概念划分为两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是按照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不同把概念划分为三类: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和关系概念。普遍概念包括两个以上以至无穷个体所构成的类,它是和一类对象有关,并且和这一类中的任何一个对象有关的概念。如果把普遍概念再根据其外延的不同情况仔细分下去,它又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它是一门科学。2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和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内涵 ,就是概念对思维对象的反映。4 .概念的外延 ,就是概念对思维对象的反映。5.根据概念的外延数量的不同 ,概念可分为概念和概念 ;根据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 ,分为概念和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分为概念和概念。6.定义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的逻辑方法。7.划分是揭示的逻辑方法。8.分类是依据对象的或所作的划分。9.列举是揭示的逻辑方法。10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