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生字新词 ,按课后要求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 ,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 ?哪些地方写火烧云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 (第1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  相似文献   

2.
《火烧云》一课通过描绘晚饭后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中,第二自然段的归属问题往往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教参认为全文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顺序先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然后写火烧云上来后的情景,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我们认为,这样理解值得商榷。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无法理清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之…  相似文献   

3.
课文分析: 这篇习作例文是写景的,具体描绘了日落时霞光照射大地的景象和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与本组读写例话《静态和动态》相配合,体现了要注意学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写作要求。 全文共分两部分,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写霞光,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起至结束)写火烧云。写霞光,没有直接描写霞光怎样怎样,而是通过大地上的人和几种家畜家禽彩色上的变化来描写的。这样描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地多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方法使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翻译和语法分析上,把中学英语课上成翻译加语法分析课。是否有比传统讲授法更好的课文教学方法呢?有的,问答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以高中英语课本第二册第一课《Portrait of a Teacher》为例。首先把课文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三到第十一自然段,自第十二自然段至课文结束是第三部分,每一部分为一课时教学内容。现以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如下: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要求做到:1.记住  相似文献   

5.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 ,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 ,运用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心设计 ,重视预习。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 ,有事可做 ,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 ,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 火烧云的形状…  相似文献   

6.
小语教材第8册第7课《苦柚》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余字,却有27个自然段,显得比较散,学生读起来不太习惯。怎样教学呢?我们请了三位老师在研讨会上分别作课。A老师分四步教学:一自读,二交流,三赛读,四练习。具体的做法是:第1步:让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读课文,她告诉学生:读懂了什么,就在书上标一标,在本上写一写,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一写。第2步:课文基本读懂之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订正。第3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赛读,然后在全班赛…  相似文献   

7.
《激光》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激光的特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分别说明激光在军事、工业、医学、测量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很明显,这篇课文应分作两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组成第二部分。根据激光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五层。而《教参》却将课文分为四段。这种分法不能正确揭示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第四册18课《精彩的马戏》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部分具体写马戏表演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的观后感。课文的重点是写马戏表演:猴子爬竿,熊踩木球,羊走钢丝。这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都是先概述表演什么节目,接着详述表演的过程,最后叙述观众对精彩表演的反映。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作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  相似文献   

10.
该课讲述如何改进学习习惯,课文结构简明清晰,是三段式文章的典型样板,可作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作文的范文。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即 introduction;第二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即文章的 body,分点讲述改进学习习惯的方法;第八自然段为文章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束,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友谊”为灵魂 ,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 ,讲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动人故事。虽然他们的友谊有过波折 ,但纸船和风筝又让友谊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课文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范例。本文的三幅插图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至七自然段 )生字较多 ,第二部分 (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情感丰富。生字既要会认 ,又要会写 ;生字读音难点较…  相似文献   

12.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  相似文献   

13.
教材说明:《火烧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义教材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态和天空中小鸟欢快飞动的场面。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空中的景色,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指导朗读、背诵,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想象的好素材。本案例展示的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写小鸟见到许多白云后说的话,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鸬鹚》这篇课文构思新巧,意境和谐,文章虽短,但韵味隽永,十分耐读。全文共七个自然段,以鸬鹚的活动为线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共五句话,分别描写了湖面、岸边、渔船、渔人、鸬鹚等景物和人,用极简练的语言点出了景物和人的特点;第二部分(2至5自然段)写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这一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渔人赶鸬鹚下水,再写鸬鹚捕到鱼怎样上船,渔人怎样把鸬鹚喉囊里的鱼挤出来,以及鸬鹚不断地跳上来,渔人繁忙的情景;最  相似文献   

18.
一、依纲扣本 ,定准目标第四册教材从整体编排上 ,与第三册衔接 ,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向三年级过渡 ,渗透段的训练。《不懂就要问》被编排在第四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课文思想性很强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本课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 ,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课文结构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根据教学目标 ,课文的重点是第 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孙中山的话 ,而课文内容的高潮是 3~ 6自然段写孙中山提问后同学表情和先生态度这一部分。因此 ,既要突破重点句段的理解 ,又要达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便成为本…  相似文献   

19.
《手》(八册)这篇讲读课文内容丰富,结构又比较复杂,中心思想涉及面宽,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首先应抓全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内容。从课文的十一个自然段来看,以写陈秉正的手为重点内容有三个自然段(第三、七、八),以写陈秉正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为重点内容的有两个自然段(第四、十),这五个自然段应作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二下《猴子种果树》讲了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而课文在语言叙述上,运用反复的方式,乌鸦与猴子之间的对话,和课文接下来喜鹊、杜鹃与猴子的对话,结构相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