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传鹏 《语文天地》2011,(10):52-53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微型小说《远和近》所蕴涵的美学内涵、哲学思想一直为读者所探寻,在一远一近之间,小镇、小屋、母女、挥手,火车、司机、幻梦、找寻,从读者心中辗转而过,而人生的百干况味席卷而来,挥之不去。这篇小说被选人苏教版《语文读本》第一册,如何赏析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尝试用内部比较的方法来达到欣赏全篇的目的。比较,就是运用相关联系思维对作品进行相关分析,以达同中有异,异中显同,深刻认识作品意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沃尔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他以"百科全书式"的人生探索和掺合着迷惘与追求、痛苦与激愤的复杂情感世界,显示出超越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创作风格。短篇小说《远与近》是他的优秀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让生命的远景和近景在时光中交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想到距离产生美,也可以想到人与人之间的远近虚实,乃至远中有近,近中有远等诸多意味。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从儿童的天真视角细腻地描写了一个恋母情节的故事,其风格幽默诙谐。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战争阴影下小说幽默背后的辛酸。奥康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拉远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延伸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小说经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自出版发行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小说在为读者讲述一段凄美的"婚外恋"故事的同时,还就现代人所面临的家庭与责任的伦理道德困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文本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廊桥遗梦》之所以得到读者的接受是因其符合了读者对于作品的期待视野,即:满足了读者对真挚爱情的向往;迎合了读者对英雄情结的怀旧心理;契合了读者的伦理价值取向,这让读者在与文本的交流中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5.
罗旋 《文教资料》2012,(11):18-20
《诺斯托罗莫》被评论家们誉为康拉德最杰出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著称,同时也因此而显得错综复杂、深奥难懂,引发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诺斯托罗莫》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本文紧扣《诺斯托罗莫》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运用萨特的荒诞、自欺等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世界的荒诞性,以及小说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和所经历的自我异化,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女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隐私》是作家晓苏乡村题材小说新作,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立场、道德评判、人文关怀都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小说选择的题材,表现出的风格,体现了作家独到的眼力和艺术功力,小说体现出的社会意义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好书快递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曾炜著南海出版公司被称为“校园青春派小说玉女掌门人”的曾炜,先后推出小说《我为歌狂》、《爱上爱情》、《心的1/2》,迅速掀起校园文学新风潮。本书是其最新作品,用一个浪漫凄美、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爱情故事告诉你——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唐晓萌林佳呜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创刊于1880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至今已走过了115年的历史,著名的黄色方框是它在全球通行的标志。这本杂志以其地理知识的价值,以及它被赋予的浪漫和激情,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这一次,《国家地理》召集她遍…  相似文献   

9.
本文涉及《近与远》人物出世修持,从世俗的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最后进入涅?境地。在小说中,迈尔斯准确地把握了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金梁先生是潇湘文坛上的一位实力派作家,自1976年于《作品》上刊发第一篇小说以来,集腋成裘,近30年里,发表各类作品达数百件之多,并有不少作品获得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泰格特的小说《窗》的主流解读是体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然而,这种美与丑的二元对立的解读是有偏差的.根据"非构思"理论,《窗》通篇都在渲染病人的痛苦——从最初疾病引起的精神桎梏的痛苦,逐渐演变为羡慕、嫉妒、仇恨,直至人性泯灭的痛苦,而且通过近窗病人与远窗病人的对比、窗外虚拟美景与"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对比,引领读者在痛苦的渲染中,感知人性的演变与发展,探寻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2-154
英国现代女性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这本只塑造了两名人物的小说,以其出其不意的情节、饱含深情的朴实文字赢得了读者的心。《摆渡人》既是青少年励志小说,又是爱情浪漫小说,还是奇幻小说也可以说是心理小说,它集各种小说形式于一体,歌颂了人类强大的生命力,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正能量影响着无数读者,体现了经典的摆渡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都被收入中学教材。尽管两位作家的生活年代相隔近两个世纪,接受不同的文化思想熏陶,有着各异的文化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但两篇小说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召力都是震聋发聩的。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小说。小说设置了两个中心视点,一个中心视点是当时的时代,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来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从而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另一个中心视点是当时的民众,通过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展露在封建等级意识的支配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两个视点一远一近,一虚一实,近的反映远的,远的左右近的。作者把二者统一到叙述的大视野中,使发生在咸亨酒店的一系列情景具有彻骨冷髓的警示力量。在生活画面的具体展开中显示隐含作者的理性审视和热切期待。在小伙计漫不经心的叙事中,给人以巨大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主题思想 村上春树是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外国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当被问及其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的时候,村上春树写了一封致中国读者的信,其中说:  相似文献   

16.
《橡皮》是法国作家罗布一格里耶的小说处女作。1953年问世之际,读者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布一格里耶的一系列作品连续出版。他的“新小说”理论也相继提出,人们才摹然发现,原来由《橡皮》所肇始的乃是西方小说界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及文体风格上的一场全面、深刻、彻底的反叛运动。它是以反传统为旗帜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小说”的发端!到60年代,《橡皮》发行量就已过百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1968年还被拍成了电影。今天,《橡皮》已无可置疑的被视作“新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所体现的小说观念、创作方法、文体  相似文献   

17.
我要跟阅读这篇小说的读者朋友交待清楚一件事,这是一部近十万言的幻想小说的缩写,它即将出版的书名叫《咸味广场》。从一部书稿的构思到出版,再快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因为我这个人做事心急,总想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跟我分享小说曾经带给我的激动和快乐,我就把它先缩写成一个几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文教资料》2012,(10):11-12
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也没有鸿篇巨制,但是,它的杰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却是世所公认的,它的神奇的文学魅力是大凡读过他小说的人有口皆碑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伤逝》、《故乡》、《药》……这些文学史上的名篇,是那样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征服了读者的感情。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必将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老残游记》是一部具有很大混杂性的小说,既有对晚清时期帝国世态风物的写真,又有自我辩诬泄愤的自传式叙述,还花费许多笔墨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关切和评判,而这些都没有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老残游记》既有谴责、政治、侦探、公案等晚清通俗小说元素,又有为当时士人群体所喜的抒情元素。《老残游记》混杂性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欲求的多样性、读者市场的倾向性和小说体式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