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加入WTO后,媒体最大的竞争和挑战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对受众的争夺。我们的媒体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受众的认识不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定位,也进而影响了媒体的竞争力。所以,对受众的准确定位就变得非常关键了。以前有人把受众比作“上帝”,有人把受众当作被引导、被灌输、被教育的对象,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太准确,我认为受众其实就是消费者。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都是一种消费行为,一种文化消费。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社会造就的。无论是成立报业集团,还是成立广电集团,都是在大…  相似文献   

2.
谷岩  胡哲 《视听界》2009,(4):93-94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出现了多人共同主持的趋势,一档节目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主持人。群体主持在形式上虽略有区别,如《快乐大本营》是“家族”组合,《天天向上》是清一色的“男人帮”,《周日我最大》是美女+丑男等,但本质上都是媒体对受众展开的一种“包抄”策略,是“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营销理念在节目中的具体运作。电视媒体希望通过不同特色主持人的组合来吸引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受众,达到优化、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目的。但一加一的效果并不总是大于或等于二,如果主持人之间不能建立起积极、和谐的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洪 《新闻传播》2013,(12):132+134
由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频道苗茜①创办并主持的一档名为《真情如歌》的新闻性、与听众作心理情感交流的广播专题节目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节目定位的不断调整。何为定位?美国学者杰克·特劳特、史蒂夫·瑞维金在不久前出版的《新定位》中说:"通常讲,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探讨大脑是如何接受、储存或否决信息的"②。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每日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引导受众关心哪些信息、接受哪些信息是主持人的社会责任,尽量满足受众欲求信息的可望更是主持人的义务。《真情如歌》恰恰是以此为目标不断地调整本身的节目定位,使节目的内容与受众欲求贴近,节目形式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4.
媒介的核心受众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新闻爱好者》2003,(11):16-17
媒介的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媒介自身定位和媒介的受众定位。当前,媒介之争已经成为受众之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就等于赢得成功,而赢得受众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传播对象。所以,受众定位是媒介定位的关键,而核心受众定位又是受众定位的关键。无论哪一种定位,成功的秘诀在于,寻求市场“缝隙”和传播“盲点”,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作为商业化运作的结果,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媒介格外重视受众调查,每一种媒体、每一家媒体都确立自己的核心受众,并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6.
秦琴  侯洪 《新闻窗》2007,(1):103-104
纪录片是运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客观地反映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物、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排斥虚构和扮演的功能性节目。然而,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接受水平的提高,这种纪录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纪录片要赢得广大受众就必须实行大众化,尤其是动物自然类题材,不贴近受众,不感动受众,纪录片就不会最终面向大众。  相似文献   

7.
人向来喜欢了解真实的、朴实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媒体所承担的职责,便是全面而真实地记录和解析社会的变迁和脉动,并将之鲜活而精彩地呈现给受众。由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推出的杭城首档电视体验类服务节目《做给你看》,播出后日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收视率持续飙升,成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成效的又一个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8.
电视步入“男色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羽 《视听界》2004,(1):43-44
长期以来,电视媒体中普遍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媒体对男女两性进行的角色定型化描述,对受众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至深女性扮演的多是温顺、娇艳、性感、依附于男性的情感型角色,是审美的对象;而男性则是果敢、刚毅、智慧、理性的审美主体,扮演的总是社会角色。由星空卫视强力打造的一档全新男子“选秀”娱乐节目——《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节目主持人更是为干家万户所瞩目。现在受众的欣赏品位越来越高,对节目主持人也越来越挑剔。从整体上来说,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或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的准确的角色意识和对受众的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众与分众     
中国市场上的媒体,大家通常都叫大众媒体,2003年公司创立初始,我们起名为分众,我认为整个市场上的产品定位越来越清晰,目标受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分化,所以他已经不是广泛意义上对大众讲话,但是整个中国传媒一直是大众化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很难精准地帮客户锁定目标受众,这个可能是我们每个客户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如何精准地打中你的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阔,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进入了自我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那么怎样做才能既不失去传统的权威地位又能赢得受众呢?我所在的《浙广早新闻》节目就在探索这样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帮忙类节目非常火爆,成为各电台、电视台在新一轮媒介竞争过程中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重要节目类型,但是帮忙类节目内容中媒体超越自己的职能与角色界限的现象日益凸显:在角色上无视媒体客观记录者、信息传递者的基本定位,大力介入新闻事件甚至有意识制造媒体事件;在职能上僭越各类社会部门,甚至以执法者与审判者自居;在伦理规范上,刻意以暴露隐私作为节目卖点,无视媒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约.帮忙类节目的这种媒介越位不仅伤害事件当事人的各种权益,而且从长远看损害的则是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4日,在上海电视台开播的<真情实录>这档情感类的新闻专题节目,以"小人物,大情怀"的视角讲述百姓身边的真情故事,努力弘扬百姓生活中的人性光芒.由<真情实录>专题节目衍生而来的"真情人物"年度评选活动,与节目结合,有观众参与,以生活中的凡人凡事为评选对象,以"让掩埋于平凡中的金子,因为你的发现而闪亮"为号召,  相似文献   

14.
马为公 《中国广播》2006,(11):18-19
新闻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媒体了解信息,了解外部世界,通过媒体表达意愿,表达观点;媒体向人们发布信息,不同类型的媒体通过不同手段发布不同类型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也是多样性的。这种传媒与受众两个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有责任向受众提供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工厂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每翻看在那里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也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一张张面孔的背后是再苦再难也要在一起的人间真情。与平日里车间内埋头忙碌、面无表情的场景不同,当你真正走近这些为生活负重前行的人们,你会发现另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小人物"们认真用力地生活着,正如你我。在即将告别2019年、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用镜头记录他们,正如记录这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希望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不被生活所负,用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丝涟漪。  相似文献   

16.
江萌 《新闻前哨》2009,(10):36-38
近年来.媒体目标受众的同类化、传播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受众的微词,也引发新闻业界的反思。 为摆脱“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传播内容同质化。各新闻传媒都急欲寻找和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徐峰 《青年记者》2012,(8):47-48
电视作为当代社会具有强大传播效果的媒体,其责任重大无需赘述.传统电视媒体,是我播你看,观众被动接受.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信息对不同的决策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关联和影响.因而,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的信息报道,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更希望媒体能够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窗口和平台,实现其同样强烈的“表达欲”.  相似文献   

19.
王淑娅 《传媒》2015,(5):42-43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7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它从选题策划、受众分析等方面深入、敏锐、充分地表达了节目的精神内核.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社会背景下,准确抓住节目对应的目标观众群体,深刻理解目标观众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节目抓住人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对于媒介经济而言,媒介产业的进行是由媒体、受众、广告商三个元素构成的,其中,媒体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供给的角色,受众、广告商是扮演着需求的角色。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介本位正逐步让位于受众本位。准确地衡量和预测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