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适配性。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实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倪韵章 《林区教学》2023,(9):113-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发展观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影视资源在地理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并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为例整理其中的生态文明教学素材。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3“走向生态文明”为例进行案例设计,以期将影视资源与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本文提出了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教育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学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地理素养包括生态素养的培养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生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其地位的“升格”,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耍。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承担我国环保国策教育主力军的地理教育,在普遍性、深入程度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都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明之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依照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初步探讨了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家庭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潜化性作用以及社会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文章深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即深度解读教材,串联生态文明教育的点、线、面;信息技术赋能,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情境课堂;课内课外联动,落实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教学评一致,吸纳生态文明教育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有自然的因素 ,更有人为的因素。我国人口素质不高导致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因此 ,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重要 ,中学地理课应该把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在提高未来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教育维度指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关教育领域的全部相关问题。生态文明的教育维度内涵广泛: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环境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与影响以及受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品质等。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的教育维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的必要手段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国外地方高校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形式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面向社区的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可持续发展,以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以及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以绿色生态校园管理成为地方生态文明典范,以组织化的师生行动直接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为例,对国外地方高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初中地理教学要在分析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适时渗透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爱祖国爱家乡、节约使用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遵纪守法、弘扬传统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科学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杜必文 《林区教学》2014,(11):84-86
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导致当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就当前中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问题,从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素质,培养生态型劳动者;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提供文明坐标,引领生态文明的潮流为目标。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生态文明“三观”,加强生态学知识和生态法律知识的灌输以及生态技能和生态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池卫 《教师》2020,(13):97-97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事业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挖掘各种有价值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渗透路径,以教育的方式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国教育持久发展。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路径,旨在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我国旅游业及旅游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及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生态文明教育迫切性的分析,提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此,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文章主要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提高两者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叶回玉  武韬 《福建教育》2023,(41):61-6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教师应认真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把握课程标准对培育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要求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具体而言,教师可采取三种策略:认真梳理教材内容,挖掘相关素材与要素;基于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开发,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要努力呈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从而透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挖掘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关注生态文明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