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谈论武侠小说创作的文字不多,且不系统,散见于一些访谈录或作品序言、后记.通过它们,可归纳出金庸关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也是主要的看法,即:人物核心及性格观;情节跌宕与个性观;背景历史真实观;创作创新变化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追求,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实现,使金庸小说得以全面提升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王素芳 《考试周刊》2013,(66):26-27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是一种模式化的类型文学样式,文学品位本不甚高,金庸先生却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界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评价,至今存在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并存的不正常现象,如何全面公正地评价他的作品和文学贡献,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金庸先生不拘泥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类型,在文类功能、文类历史和文类品位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道路选择,从而实现了武侠小说主流化的创造性转换,也使其作品成为武侠小说的一座高峰。金庸小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研究武侠小说的历史资源提供了指引,也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金庸的武侠小说上承传统武侠小说基本范式,又深受西方历史冒险小说的影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侠义观的开拓和创新,创造出了辩证的正邪观。本文以金庸的正邪观为核心,阐述了明教和六大门派人士的正邪对立、分化衍生的正邪关系以及武侠人物正邪属性复杂交错的辩证正邪观。  相似文献   

6.
金庸通过他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一向被称作"市井文学"的武侠小说,登堂入室,融入文学主流.金庸的创作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水准与文化品位,使历史上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真正具有了文学意义的品位和规格,故被人称之为"武林文宗".  相似文献   

7.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佛教思想对于文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武侠文学在小说史上一直是一支重要的流派,其中又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显著代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讨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相关佛教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金庸武侠小说生命意识悖论现象十分明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爱观悖论;二、生命观悖论;三、狂欢悖论。金庸武侠小说悖论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武侠文类的限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悖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