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楠 《辽宁教育》2023,(12):26-28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学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要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协同育人特色项目、开展协同育人立体评价为抓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构建了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这一协同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培养的文化系统、协同培养的过程系统、协同培养质量评价系统四个模块紧密合作的"循环上升体系"。该体系通过协同培养的文化系统和过程系统的互动,实现"政产学研"多元化目标,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必须建立省和市两个层面的协同机制来加强院校间的合作和协调,从而形成合力。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地区建立高职协同机制,要建立新的高职院校评价体系和地区协同机制,同时要建设良好的地区高职专业布局,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是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学生,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供给方,结合企业技术需求,三者为相同的目标而进行合作,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培养和发展。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提升产学研合作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本文从产(企业)、学(高校)、研(科研)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紧紧围绕产学研的发展与成果进行评价的双重评价指标体系,能在有效评估产学研合作育人效果的基础上帮助高职院校找出其产学研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5.
构建产教融合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行业高校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实现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代表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树立了“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能力导向多维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多元协同培养的实效。形成了矿业类人才“一中心两融合三层面四维度五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为我国相关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加速构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优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存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断层现象显著、内部运行结构衔接关系弱化、育人资源分布离散等问题。立足于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从以“教学—实践”为衔接点、以“院校—企业”为连接线、以“校内—校外”为契合面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以政策补链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多元育人调控机制;以服务延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内部结构协调机制;以生态固链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四链协同”特色育人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能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彼此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具体分析多元协同路径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及衔接价值,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教育内容情况,教育理念情况,找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通过内部运行机制,外部支持机制,以及实践育人平台的共同搭建,进一步保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元协同育人,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升级成为主流,职业本科院校承担起体现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综合素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艰巨任务。制造业转型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在层次逻辑上需要转变思维与方向、明确协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鉴于职业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制不完善、与产业匹配度不够、创新融合度不高、评价机制缺乏等现实困境,结合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案例,提出健全明晰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四个双向”协同育人模式和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发展带来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型内驱力。都市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各地政府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使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更精准地服务社会、创新区域技术、整合人才资源,进而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机协同发展。基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剖析新型区域共同体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以苏锡常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提出在协同育人框架内,要构建具有共同体特色的管理保障制度,行业企业要勇于承担协同育人责任,要持续完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科研机构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方式,共同打造都市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学校发展质量的不平衡、评价的功利性价值倾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健全、综合改革制度体系不完善。为此,应着力优化政策、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校际合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进学校公平发展;以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机制构建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需要政校企协同推进高职教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部门要完善法律规章,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高职院校要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职专业体系,完善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业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互相促进。新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有共同利益和互促反哺思维,要推动质量提升,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消除政策壁垒、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布局,要以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抓手,通过机制改革、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体系建设。构建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要强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和成效要求,注重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协同要素和共荣效益,同时实现技术手段、资源统筹、人本核心与发展目标的评价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和创造型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方式。当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各方主体合作交流程度不高等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需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教育理念,强化主体行动力;完善协同机制,提高育人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合作交流,营造协同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产教融合,通过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共建产学研协同基地,为高职院校"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平台,但是高职院校"三创"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实践案例,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队伍结合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和产学融合不深入等问题。通过产教融合,构建集服务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为一体的"三创"教育体系,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助力实现高职教育"新时代·新高职·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性、导向性、公信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构筑凸显专业特色的人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水平为关键、以推进服务国际战略的专业建设为举措、以强化成效评价体系的结果运用为保障,从体制机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评价机制六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据用户需求,转化企业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联动平台搭建、教学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产教+科教”双线育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将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拓展为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化工人才培养,赋能地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