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2.
<正>深度学习是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基本路径[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时下的热点。同时,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将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对历史逻辑问题的把握离不开历史思维,历史思维的核心要素是时空顺序和因果关系。理清历史因果关系就需要学生在历史逻辑中理解历史事件的联系,这需要在复杂的情境中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才可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原理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下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1]。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是“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因此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操作途径。如何创设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73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这一教学策略正是项目式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1]60。  相似文献   

5.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其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2]笔者以为,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是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的三个支点: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以确定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提炼历史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在历史概念的导向下创设历史情境,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将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意识,激活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版新课标中强调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1]。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富有化学学科价值的、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为学生多元化地展示学科素养提供载体和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又是课堂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针对新的教科书体系,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目标,以大单元、大概念的模式开展教学是重要途径,“大单元教学重视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展开,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学科研究过程的逻辑推进,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1]。关于大概念(big idea),比较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理论或方法,大概念超出普通概念应有的本质属性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出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需要通过一节节具体的化学课加以落实的[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探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堂教学为例,浅析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1]。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2]。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从五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基于“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等。化学史承载着化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是兼具教学价值与素养价值的真实情境素材[2]。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围绕大概念展开的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热点主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发挥核心概念的指导作用,围绕化学核心概念确定教学内容主题,并且将核心概念与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并强调:“单元教学设计应依据内容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多种策略相结合,提升学生学科大概念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水平,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1]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是大势所趋,既遵循了课标的要求,又能使核心素养的落实掷地有声。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2,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科知识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3。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是国家首次在化学课程相关文件中提出“大概念”一词。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课程理念中更是突出强调要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3]。由此,标志着探索如何落实基于大概念引领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倡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实现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发生改变,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1]。“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要设计一组有中心、有序列、层层深入而又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将教学过程组成为一个师生共同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2]。  相似文献   

17.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使学科素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1]。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活动获得知识,通过知识得到教育;认识到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2]。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北京师范大学李凯教授进一步指出,所谓学科大概念,要能够涵盖一系列历史要素,寄托一定的价值观,并且围绕它能够设计出明确的问题[1]。关于大单元整体学习内容的组织,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建议一线教师尝试打破教材已有的体例结构,根据大概念重新建构学习内容体系,使得学习内容围绕某一主轴展开,层层推进[2]。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各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对单元的解构有助于教师突破碎片化的单课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摆脱繁杂知识点的“困扰”,从而围绕单元核心观点开展整体教学。显然,这种单元式教学能够助力“教”与“学”的双重突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1]。基于此,笔者将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为例,从解读单元结构、萃取教学立意、明确单元目标、分解课时目标四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